中評社北京1月14日電/完善國防動員體系,建設強大穩固的現代邊海空防。
我們的軍隊是人民軍隊,我們的國防是全民國防。我們要加強全民國防教育,鞏固軍政軍民團結,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凝聚強大力量!
——摘自黨的十九大報告
鄂西屋脊,巴山之巔。當地百姓說,這裡,半年大霧彌漫不見天,半年大雪封路不見地。鬆林深處,常年駐守著中部戰區空軍巴東雷達站官兵。該雷達站海拔近2000米,距離團機關數百公里。
遠離機關,如何讓上級放心;扎根高山,怎樣建過硬連隊?該雷達站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建連之魂、育人之本,把習主席提出的“思想政治要過硬、打仗本領要過硬、戰鬥作風要過硬”的戰略要求,認真落實在日常工作中,先後被評為全國“擁政愛民模範單位”、空軍“先進基層單位標兵”,榮立集體一等功。
前不久,記者走進被譽為巴山之巔“千里眼”的雷達站,探尋連隊建設的足跡。
“紅色磁場”形成戰鬥堡壘
凌晨5點從北京出發,乘坐飛機2個半小時,轉換汽車4個多小時。沿蜿蜒的盤山小路行駛,穿過山腰濃霧,雷達站便在眼前了。
“傲霜鬥雪志比山高,我們像高山鬆伫立山巔,戰風破霧洞察千里,我們是千里眼警視雲天。”一下車,自帶樂隊的官兵青春朝氣的合唱,頓時點亮了大家的心情,一掃旅途的疲憊。
這首歌便是官兵自己編曲填詞的《巴山之巔》。主唱李曉東,從雲南省紅河州民族師範學校畢業後,帶著成為文藝兵的夢想入伍。原本以為離夢想越來越遠的他,卻在高山上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舞台。指導員俞夢溪介紹,連隊官兵挖掘高山特色文化,營造拴心留人的環境,近年來,連隊黨支部充分調動每一名官兵的積極性,發掘每一處閃光點,讓大家都參與到整個連隊的文化建設中來。
“文化的背後是堅持的信念!”雷達站站長王重文介紹,巴東雷達站組建於1971年。47年前,老一代雷達兵懷著對黨的赤膽忠心,手刨肩扛,與天地戰鬥,在高山之巔築起了一座雷達站。在一茬茬黨支部的帶領下,官兵們克服重重困難,留下了從無到有建站興站的足跡,更留下了“志氣比山高、本事比山高、境界比山高”的錚錚誓言。
某公安局老幹科科長高新平是該雷達站的第十三任副站長,從1983年到雷達站任職,一幹就是8年。“冬天雪下到一米深”“夏天紫外線兩天就能把人曬脫一層皮”“一年四季被子都是潮乎乎的”……回憶起雷達站,高新平難掩激動地說:“環境雖然艱苦,但在黨支部‘一班人’帶領下,沒有一個人願意離開。”
如今,這座立於高山之巔的戰鬥堡壘,猶如一個強大的“紅色磁場”,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畢業學員,主動申請到雷達站服役。
28年雷達情報合格率100%
警報響起,戰鬥打響!雷達在雲霧間飛旋,操縱、報務、油機等各專業人員衝向戰位,迅速進入一等戰鬥值班狀態。
記者趕上了雷達站一場戰鬥演練。方艙內氣氛凝重,信息流交織傳遞,屏顯穩定跟蹤。突然,“敵機”釋放強電子干擾,信號源淹沒在雜波中。“迅速判明干擾種類,採取反干擾措施!”一道道指令發出,“敵機”被牢牢鎖定。官兵們時刻睜大眼睛,捕捉熒光屏上的每一個目標,為上級提供最準確、最及時的情報。
“支部帶頭謀打贏,黨員帶頭練本領”“不懼雷霆不懼風,火眼金睛審長空”……出了方艙,沿陣地道路兩旁,一條條標語映入視線,它們記錄著巴東雷達站黨支部帶領官兵進行實戰化練兵的足跡,更見證了巴東雷達站不斷提高軍事訓練水平的歷程。
冬天的山巔,氣溫已經降至零下十幾攝氏度,而雷達站的實戰化訓練戰勤研究室內卻熱火朝天,官兵們按照“研訓同步、訓演結合”的方法對上級體系演練賦予自身的戰鬥課目展開專攻精練,記者置身實戰化訓練戰勤研究室裡,實戰化訓練的氣息撲面而來:沙盤內兵器、地貌、空域等戰情要素齊全,各類飛機模型整齊排列、飛機性能參數躍然眼前。
為了提升連隊戰訓水平,該站黨支部一班人帶領骨幹建造了實戰化訓練戰勤研究室,打通從方艙走向戰場的“最後一公里”,平日他們苦練基礎、固強補短,瞄准實戰目標把每一個專業都練到極致。“軍人只有打仗和準備打仗兩種狀態,只有平時綳緊備戰打仗意識這根弦,牢固樹立戰鬥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才能確保一聲令下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贏。”對表黨在新時代的強軍思想,王重文深有感觸。
“值班就是打仗”,火眼金睛盯空情。近年來,巴東雷達站實戰化訓練的水平不斷提高,連續5年位居軍事訓練考核榜首。連續28年保持雷達情報合格率100%,圓滿完成10餘項重大任務空情保障,連續6年被評為軍事訓練一級單位。
扶貧幫困助村民圓夢
雷達站駐地,是國家級“老、少、邊、窮”的深度貧困地區,而高山鄉鎮,更是全湖北省最貧困的地方。
從1997年開始,雷達站黨支部積極參加空軍黨委“藍天春蕾”計畫,專門設立“藍色貝雷”幫扶基金,每月定向資助3名特困生。俞夢溪告訴記者:“作為方圓百里唯一的部隊,我們不僅要守護好人民的生命財產,更要守護他們的夢想!”
清晨,山谷裡響起了嘹亮的國歌聲,鮮艶的五星紅旗在駐地鎮上的小學升起,組織升旗儀式的是該雷達站官兵。
國旗下,那一抹空軍藍格外醒目。在該站的《擁政愛民公約》裡,2006年第一次出現軍營開放日,2009年新增國防教育日。近十年來,雷達站官兵每月都要到駐地鎮上小學升一次國旗、上一堂愛國主義教育課。
三年前,雷達站黨支部在鎮民政辦公室簽訂“精准扶貧”責任書,與貧困黨員萬維元結成幫扶對子。“當時覺得自己是做白日夢啊,窮了幾十年,咋能富起來。”萬維元指著形成規模的現代化養殖棚說:“得知我以前幹過養殖,官兵們就幫我搭好棚子,請科技專家上門指導,還給我制定了個目標規劃圖,啥時候要取得啥收益都清楚得很。”如今,萬維元不僅自己生意越幹越紅火,還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
新時代要有新夢想。幾天前,雷達站黨支部召開“送十九大精神到鄉親中去”教育活動籌畫會,他們針對不同受眾,細心研究學習內容、方式方法、時間進度。
“進中學課堂宣講一定要生動,什麼樣的開場能抓住孩子們的注意力?對已經富起來的人來說,精神層面的富饒是不是更加重要?”俞夢溪告訴記者,他們計畫春節前,陸續到鎮福利院、中心小學、中學和村黨支部開展宣講交流,讓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百姓喜歡的方式走到他們內心,為他們實現夢想再添一把力。
(來源: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