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繪就了鄉村全面振興藍圖。圖為2017年10月13日,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花寨小米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農戶在展示收獲的穀子。 |
中評社香港1月2日電/12月29日閉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宣布,中國力求到2035年時在農村取得“決定性進展”,即基本實現農業和農村現代化。
據塔斯社12月30日報道,會議通過的決議稱,“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
會議指出,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另據新加坡《聯合早報》12月31日報道,中央農村工作會議29日在北京閉幕,會議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中共“三農”工作一系列方針政策的繼承和發展,要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檔升級、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分三階段到2050年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全面振興。
受訪學者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歷了快速城鎮化發展,卻導致巨大的城鄉收入和公共服務差距,并造成嚴重大城市病。政府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是想借鑒歐美日“美麗鄉村”的經驗,把廣大鄉村地區建設起來後,吸引部分城鎮人口往鄉村轉移,緩解城市的壓力。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鄭風田解釋,一個國家除了需要繁華的城市,也需要美麗的鄉村。他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城鎮發展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卻造成城鄉之間收入和公共服務差距擴大,大量農民湧入城市尋找更好的生活。
他說:“中國的城市現在面臨房價高企、交通擁堵、空氣污染等嚴重的大城市病。相比之下,大量農村土地因農民進城而被閑置,這是很大的資源浪費。”
鄭風田指出,歐美國家妥善利用了鄉村資源,建造美麗鄉村小鎮,吸引部分城市人到農村生活。
他說:“很多歐洲老年人都喜歡到農村小鎮去養老,城鄉之間有雙向人流,緩解了城市的負荷壓力。中國也應該朝這個目標去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