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片: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創業大街(2017年7月19日攝)。新華社 |
中評社香港12月27日電/中國領導層通過規劃讓小漁村成為國際大都市,讓農民變為產業工人。如今,北京希望來掌控一場科技革命。
德國《經濟周刊》12月26日載文《繪圖板上的革新》,文章說,中國是世界上財富增長最快的國家。該國在1988年才出現私營企業,而如今私營經濟已占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六成比重。如今,中國政府正希望複制經濟騰飛的方法,盡力推動今後十年的技術進步。
第一味藥是金錢。中國政府降低了創業的門檻,并用巨額資金資助初創企業。2016年,中國投入的科研資金已居世界第二。瑞士信貸銀行預測,到2020年,中國的年度科研資金將比現在再增加73%,從而超越美國。
第二味藥是競爭。在北京確定了電動汽車和機器人等十個重點行業後,中國的31個省份開始相互競爭,各地方政府都努力制定戰略,以便最好地促進當地產業的發展。
第三味藥是產業園區。典型的例子是1986年成立的中關村創業園。11月,美國商業資訊公司“專家市場”將北京評為全球科技中心。“專家市場”的凱萊赫說:“中國的科技發展非常迅速,特別有利於年輕人才。”
其他國家正羨慕地看著中國的創新政策。經濟學家認為,對於大型項目來說,中國的計畫經濟手段可以成為一個優勢,不論是高鐵還是航天計畫,政府能够在各企業之間協調,能够提高效率。在中國走向全球科技領軍者的道路上,最大的阻力是北京過於習慣成功。因為真正的科技革新的結果是無法預測的,無法一切掌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