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程衛東從歐洲的法律合作角度談到了中法法律合作上的認識。他從政治意願、法律合作協商、經濟外溢效果、問題意識、制度創新這五個方面談到了中法法律合作。他認為中法雙方應關注全球層面共同面對的問題,開拓第三方市場,並將之視為中歐、中法法律合作的起點和優先關注問題。
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首席研究員、非洲研究室主任賀文萍結合自身經歷談到了中法非(非洲)合作的問題。她指出非洲雖然是最年輕的大陸,60%人都在24歲以下,但充足的勞動力卻不能收獲平行的高產能,這其中暴露了教育能力低的問題。她認為中法非合作應著力於定向的職業技術培養,中國企業也應走向法國、非洲,開展具體的、全面的教育合作。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西歐拉美中心副主任兼法語廣播部主任姜濤結合自身在法國的生活經歷強調了“2+2”教育形式的優越性。“比如在我們目前的這種教育體制裡面,四年中國大學教育對於培養一個實用型人才也許過長,但是要培養一個精英人才又過短,不妨用兩年時間充分掌握兩種語言,並掌握一門實用技能。”
中央電視台法語頻道總監宋嘉寧首先感謝了察哈爾學會對中法關係發展做出的貢獻,她強調了中法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的作用,中法雙方在未來應繼續強化在文化領域的交流,共促公共外交的發展。
新華社國際部法文編輯室主任陳俊俠從中法關係的角度進行了發言,他指出在馬克龍上任後,中法合作面臨著新的機遇。陳俊俠強調了開展第三方市場、中法在非洲開展合作的重要性。中法非應加強合作,形成中法非命運共同體的氣象。此外,雙方應加大公共外交力度。“我們希望借助察哈爾學會這個平台去加強對外交流,進行相互的人文傳播,真正做到像習主席說的那樣連接內外溝通世界。”
《今日中國》副總編輯張娟就馬克龍對華政策的矛盾性與梅斯特進行了交流。梅斯特指出,馬克龍是主張歐盟一體化的,其對華政策的矛盾性是因為他需要對法國內部某些行業釋放一種信息。馬克龍希望中國認可他作為歐洲的實際的領導人,跟歐盟形成一系列新的關係和合作。
察哈爾學會研究員, 國際關係學院講師夏國涵舉例討論了中法兩國在科研領域的合作,他指出第三方市場不一定是發展中國家市場,也可以是發達國家市場。他認為,在歐盟法與國內法模糊化的前提下有可能會出現國家化的認知被模糊掉的問題。當下,中國能夠用外語國際組織框架內進行國際法律控辯的法律人才很少,這同樣是中法未來法律合作方面面臨的問題。
會議最後,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世界貿易法律研究所所長、教授,中國國際私法學會理事張新娟和察哈爾學會研究員,昌平法院刑一庭法官助理連洋等人就中法職業教育、雙邊法學合作等問題與梅斯特進行了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