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兩岸和平統一路徑的鋪墊
http://www.CRNTT.tw   2018-01-15 00:20:39
 
  相對而言,中國大陸對台工作主要遵循“九二共識,一中原則”、“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領導人習近平對台思想有延續、突破和創新。除了延續“堅持九二共識反台獨”、“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兩岸政治關係性質界定”、“堅持和平統一”與“深化和擴大兩岸交流”,突出“兩岸一家親”、“兩岸命運共同體”及“共圓中國夢”思維,他更強調“統一是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將兩岸統一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和“推動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提出創新性指導。⑧2017年10月18日中共發表十九大報告,習近平更強調“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重申“六個任何”(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展現出有挫敗任何形式台獨分裂圖謀的堅定意志、充分信心和足夠能力。

  習近平對台佈局的原則彈性互見,策略剛中帶柔,務實考量兩岸實際情況,“推動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是大陸當前對台策略主旋律,“一代一線,官民兩分”則為工作新動向。十九大報告宣稱,大陸將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實現互利互惠,逐步為台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人民同等待遇,也將推動兩岸人民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心靈契合。習近平對台政策具有一定程度的務實、精準、重點、方向及可行性,有利在現階段“兩岸官方急凍”僵局中突圍,促進深化民間交流往來,也會影響蔡政府兩岸政策。無論其為鋪墊兩岸和平統一路徑,或是形塑兩岸簽署和平協議後協商談判和平統一,都屬重要的路徑、方式與能量。

  台灣是個多篩孔可以自由穿梭的民主社會,全球化更將許多昔日的疆界壁壘障礙化為道路橋樑。兩岸未來的和平統一有機會藉由融合發展,經濟社會畢竟最切實際且易收效果。文化思想的交流行之有年,雖然蔡政府最近調整國教歷史課綱,將“本國史”改為“中國史”、將“中國史”併入“東亞史”,歷史課程劃為“台灣、東亞、世界”三個分域⑨,但其通盤構想背離思維理則、歷史事實和生活常識經驗,台灣的語言文字、民俗信仰、日常生活、知識背景、社會互動…,舉手投足之間接觸的大小事物,無一不是民進黨歪曲歷史與凸顯台獨圖騰的天敵,更輝映文化思想融合發展的重要性。至於政治制度融合發展,在台灣執政當局對整體情勢體會更為深刻,對於武統與和統的利害得失認識更為透徹,以及因施政成效不彰危及繼續執政時,或將出現決策轉向。“一代一線,官民兩分”的推動,超越兩岸關係低迷尋得重要的著力點;透過系統動力迴圈概念,對諸多正負影響因素與效力整合調控,則是左右融合發展效能的關鍵。⑩

  借鑒智慧管理衝突鋪路和統

  未來兩岸和平統一的路徑、方式與進程,可以參考借鑒古今中外衝突管理、和平統一的智慧、機制、管道、方法和案例,透過雙方戰略領導與決策,化解猜疑、錯估及誤判,藉由有效交流與溝通,增益彼己瞭解與互信互諒,達到求同存異,使雙方關係及和平統一具體化。

  放眼國際社會,兩越、兩韓、兩德和兩岸的統合對許多人而言都屬當代事件。兩越以武統收場,兩德則是和平統一;兩韓雖未統一,卻都贊成且堅信雙方終將統一。多元複雜糾葛紛歧的因素,反而使兩岸關係與未來的統一充滿變數。兩德的和平統一經驗,對區域及國際和平與發展有許多貢獻啟發,它涉及定位問題、屋頂理論、武力議題、內外有別、名實互用、外交空間、擱置爭議、創新安排、國際反應、統一遂行等豐富內涵,雖然兩德相對硬體與實力不同於兩岸,但采葑采菲仍有值得參考借鑒之處。⑪檢視西方歷史,英國的整合統一尤具特色。英格蘭與蘇格蘭結束千載恩仇,非因政治或宗教融合,經濟反而成為兩者在1707年合而為大不列顛王國的主要引擎,連國名、國號都是在不流血的過程中新創。英國、德國和兩岸都是個案,因素、條件和背景等當然不能同日而語,不同經驗也非都可一體適用,但是必有可資兩岸管理衝突、鋪路和統參考的智慧、路徑、方式和做法。

  中國歷代分合多以武統收場,但現今的台海局勢、區域安全和國際情勢不同於中國歷朝,美國因素一直影響兩岸關係,但是美國並未提供台灣安全擔保。⑫兩岸統一如能透過雙方努力以和平方式進行,外力介入的程度及影響料將降低,美國至少也曾經公開表示支持。國際社會現今對於衝突解決,一般較難接受訴諸武力,動武也有諸多不良後果;然而,對於以和平方式解決陳年內戰衝突或達成統一,通常抱持樂觀其成態度且多給予支持、讚揚和祝福。引述習近平總書記的說法,“兩岸同胞是骨肉兄弟、血濃於水的一家人”,兩岸發展迄今應記取內戰骨肉相殘、顛沛流離、力量折損的歷史悲劇,眼前東海與南海爭端其實也不乏兩岸對峙的成分,都屬內戰分裂衍生的痛苦餘緒。廿一世紀的兩岸,應有超越歷代歷朝前人的智慧、量識、願景和遠見,展現以有中華民族特色的方式擘劃、進行及完成和平統一。

  檢視古今中外分裂國家走向統一的歷史,衡酌兩岸當前情勢,展望雙方實現和平統一的路徑;當前兩岸應尋求適當機遇破冰,從研商和平協議作為起手式,先求和(和平),再談合(統一)。兩岸洽談和平協議前,應已對諸如法理現狀和兩岸關係屬性等問題形成某種認知默契,這種默契可以透過二軌及一軌半交流對話達成。正式簽署和平協議前亦需召開會前會,就“九二共識、一中原則、一中各表、一中內涵、國統綱領、放棄台獨、和平統一”等議題,充分交流對話溝通,建立互諒互信。至於如何確保和平、統一是否設時間表、和平統一路徑圖、台灣未來國際空間等,則可於和平協議中研定,並在和平協議簽署後的接續會議中逐步展開協商會談。

  兩岸關係走過近70年的陽光風雨,和平與發展才是雙方最應信守的共識及願景。兩岸無論哪邊首先伸出充滿善意友誼的手,或是做出讓對方感受得到的希望促進正向關係的誠意,或許就是融冰及最終促成和平統一的關鍵一步。

  注釋

  ①相關評論參見蘇起,“鬥、拖、和或經美制台”,《聯合報》,2017年8月27日。

  ②參閱鄧利娟、馬士偉,“全球價值鏈背景下兩岸貿易收益的量化分析”,《兩岸交流三十年啟示與前瞻論文集》,北京:全國台灣研究會,2017年10月,293頁。

  ③相關討論參見中國時報,〈和統可能性漸失!王在希提議可分階段統一〉,《中國時報》,2017年9月2日。除了武統與和統,王在希還提出所謂“北平模式”與和平協議;但就其實質而言,北平模式及和平協議皆可歸納為武統或和統。

  ④各種類型力量的探討,請參見Joseph Nye, Jr., Soft Power: 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NY: PublicAffairs, 2004.

  ⑤中國時報,〈7成3贊成調整政策改善兩岸關係〉,《中國時報》,2017年9月11日。

  ⑥參考美國老羅斯福總統(Theodore Roosevelt)名言:說話柔和且手持巨棒,你將前程遠大。原文為Speak softly and carry a big stick, you will go far。

  ⑦中國時報,〈蔡蹈扁覆轍 陸畫反台獨紅線〉,《中國時報》,2017年8月3日。

  ⑧王英津,〈論習近平對台思想:延續、突破和創新〉,《中國評論》,第231期,2017年3月,4-12頁。

  ⑨中國時報主筆室,“歷史課綱去中國 後患無窮”,《中國時報》,2017年6月27日。

  ⑩兩岸關係其實還受到實況、盲點、力量與方法的制約,双方對彼此的認知和感受同樣影響兩岸互動…,兩岸交流往來的諸多問題,皆可以系統動力概念思考並對各種政策成效進行評估調控。關於系統動力思考及問題解決,請參見Peter Senge, The Fifth Discipline: The Art & Practice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New York: Currency and Doubleday, 1990.

  ⑪兩德統一相關研究甚多,例如請參閱湯紹成,〈德國模式與兩岸關係〉,《中央日報網路報》,2008年8月31日。

  ⑫相關討論請參閱胡瑞舟,“陷阱與誘餌:中美會因台灣開戰嗎?”《台北論壇》,2016年1月9日。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7年12月號,總第240期)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