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13日電/ 日本神戶制鋼所以次充好及竄改質檢數據的醜聞持續發酵。日本政府官員在11日的記者會上嚴厲點名批評了神戶制鋼所,勒令其“為恢復社會信賴做出最大努力”。
神戶制鋼所陷入的是近年來全球最大的企業醜聞之一,而且它是在日本經濟持續低迷、“日本”這個品牌在多方競爭下出現搖晃的時候發生的。這一醜聞會被普遍看成非孤立事件,對整個“日本製造”的聲譽造成一定衝擊,屬於“屋漏偏逢連陰雨”的經典情形。
這是一家日本旗艦型企業的造假,不同於新興市場混沌競爭中的企業造假。對後一種情況全球市場通常有所警惕,新興市場產品的低價格中就有一部分是那種造假的成本,可以說整個新興市場都受到了牽連,付出了“平均代價”。
神戶制鋼所是發達經濟體的成熟企業,甚至可以視為日本的“樣板企業”之一。從大背景看,它造假是對高端市場的成本和各種競爭壓力不堪重負,是支撐不住自己身價的作弊,是整個日本“高處不勝寒”的縮影。這是一種疲態、內出血,立刻能帶動人們對日本製造業“原來是這樣”的聯想。
這起醜聞讓人想到,日本作為一個人口和國土都有限、資源也很匱乏的國家,其上世紀後期在全球經濟中叱咤風雲的時代可能真的過去了。日本人的勤勞、鑽研與當時的全球發展格局形成最大限度的契合,實現了奪目的潛力釋放,日本的地緣經濟能量也因此達到巔峰。
然而“世界第二”本不該屬於日本,日本缺少守住那個光環的基礎性力量。日本的基礎科學研究、引領性創新都不曾比肩美國的高度,它的市場又是大國中最局促的。從大視野看,日本是人類現代化緊緊張張擠進前排的一員,是最努力、也做得最好的“大撥哄”的代表,它生怕自己一不小心被甩下。
缺少突破力,戰略縱深和回旋餘地又小,工匠精神的嚴謹認真以及闖市場的誠信就成為日本的看家本領。日本產品從被美歐市場看不起的低檔貨硬是闖入中高端的消費圈,這個過程重塑了日本在世界上的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