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8日電/插在早市那堆土豆上的二維碼支付標識,宣告電子支付又下一城……於是,在這個長假,許多人揣著一部手機就出門了。
提高支付效率、便利百姓生活、降低交易成本、減少現金使用風險……種種好處讓電子支付方式在城市消費中漸成主流,穩步發展電子支付、減少現金使用也成大勢所趨。
然而,必須看到,有少數地區和部分企業片面宣傳無現金社會的概念,個別企業借高額補貼推廣某種單一支付方式,甚至出現拒收現金的現象,這種簡單地“去現金化”的做法,不符合中國實際,影響現金正常流通,損害部分消費者權益。
比如,在互聯網基礎設施薄弱、普及率低的經濟欠發達和邊遠地區,大呼隆式地推進電子支付、過度“去現金化”,會增加這些地區經濟活動的交易成本,讓群眾利益受損。
再比如,大多數老年人仍然習慣使用看得見、摸得著的現金。特別是在出行、購物、看病時,一到結賬就看到個二維碼,對老年人來說既不方便,也不安全。
我國幅員遼闊,地區差異大,城鄉發展不平衡,消費支付需求多種多樣,應尊重市場規律,保護各類消費者的選擇權,鼓勵發展多種支付方式,給群眾保留多種支付選擇。
發展電子支付不是要消滅現金,而是多一個選項。在電子支付體系建設過程中,要讓民眾更多了解電子支付結算方式的特點,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支付結算方式。
此外,更重要的是繼續提高電子支付的安全性,尤其是深入研究解決電子支付發展中面臨的諸多問題,比如與現行法規制度的適應性、防範計算機犯罪、隱私保護等,減少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處理好創新與穩定的關係,推動我國電子支付良性發展。
(來源: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