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基礎面的企穩不僅表現在總體增速的改善,同時也體現在消費等經濟新動能的強勢和潛力上。日前,《金融時報》發表題為《被忽視的中國消費》的一文中強調,中國國內消費未來增長潛力巨大。
文章認為,按照當前的速度,中國人均GDP跨過高收入門檻將在8年內實現。同時,考慮到當前中國家庭負債率較低,未來中國家庭消費信貸增長潛力巨大。因此,消費在中國經濟中的結構比例仍有巨大的增長空間,消費動力強勁。
中國消費動力首先來自於中國家庭收入的提升。文章說,2017年上半年,中國家庭可支配收入增速為7.3%,高於同期經濟增速6.9%。前7個月內新增就業崗位數量為855萬個;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印度,印度雖然需要大規模就業機會以吸收龐大的待業青年群體,但是其年均新增就業量只有100萬。
在家庭收入提升促進居民消費之外,中國收入分配公平度的改善也意味著中國未來消費動力的可持續性在不斷提升。文章分析,近年來,中國政府在社會保障領域的投資大幅提升,越來越多的資金投入到養老金、醫療和教育領域。文章引用摩根大通銀行評論認為,對於絕大多數中國人而言,可支配收入在近十年來是穩步增長的。
中國對於全球經濟的穩定器作用不僅體現在基礎面的改善上,同時也體現在中國金融風險的不斷下降方面。《金融時報》近期發表文章介紹國際評級機構惠譽報告顯示,中國總體金融安全狀況進一步改善。中國在限制高風險短期融資方面正在取得積極進展。此類別貸款未償付餘額10年來首次下降。期限在3個月以內的貸款發放額在總額中所占比例降至49%。
報告強調,目前看來,關於中國銀行業危機的那些預言是錯誤的。銀行得到雄厚存款和一個反應靈敏的央行支持。中國央行在清理金融體系短期融資風險的同時,通過特殊貨幣政策工具為國內銀行業提供了必要的流動性支持。
(來源: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