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這個政黨的轉型年。2015年4月,曾擔任德國工業聯合會主席的原另擇黨副主席亨克爾退黨,同年7月,盧克教授也宣布退黨。這標誌著黨內民族保守主義勢力勝過了原本的經濟自由主義,指導思想逐漸右傾。在難民這個政治議題下,對現狀不滿的極端民族主義者、仇視外國人的新右翼主義者在另擇黨找到了精神家園。雖然另擇黨自稱不主張以左右劃分政治,但不可避免地被正式貼上了右翼民粹主義標簽。
2016年5月,在已經進入8個聯邦州議院之後,德國另擇黨終於在一次黨代會上部分通過了它的第一份政治綱領。除了一如既往地疑歐,綱領中較為明確的觀點只有:“伊斯蘭教不屬於德國”,因為伊斯蘭教的宗旨有悖於德國基本法。
2016年9月,在默克爾的政治故鄉——梅前州的選舉中,德國另擇黨以20.8%的支持率超過默克爾所在的基民盟,成為第二大黨。輿論因此一片嘩然,甚至有人說這是敲響了默克爾政治身涯的喪鐘。
已經領導了德國整整12年,打怪升級突破重重危機的默克爾當然沒有那麼容易被撼動,但德國另擇黨一路高歌猛進,在聯邦層面的支持率攀上兩位數,幾乎坐穩第三大黨,這也是不爭的事實。如果再一味以廉價的激進民粹主義來詮釋這樣一支政治力量顯然過於蒼白,而且德國另擇黨恰恰明確表示要摒棄傳統民粹政治中的種族主義和街頭暴力。
現在,德國另擇黨的領導層還是知識精英,但低教育水平、中低收入者群體已悄然成為其支持者中的重要力量。他們是長期失業者、是怕被難民奪走飯碗的老移民、是遭受穆斯林排斥的同性戀……是全球化過程中的失意者。德國另擇黨也已從初建時的單一議題精英政黨,變身為包羅萬象的反抗性政黨。
誰將左右未來四年的政治版圖?
德國的選舉制度導致很難有一個政黨能單獨執政,而是必須與其他政黨組建執政聯盟,這就使得德國政黨之間的對抗比較緩和,主要政黨的政見趨同。尤其是2005年默克爾上台執政以來,基民盟像黑洞一樣吸納了各傳統政黨幾乎一切有意義的政治議題和主張,使得傳統反對黨幾乎淪為尷尬的陪襯。在不久前的電視辯論中,默克爾的挑戰者——社民黨黨魁舒爾茨面對這位女總理的慷慨陳詞喏喏應和,媒體不無揶揄地說:本應刀光劍影的對決變成了舒爾茨的“求職面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