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決策者建言獻策、判斷運籌是智庫的核心任務,因此預測的高效性與准確性便成了新型智庫的生命力所在。在傳統的數據收集分析過程中,存在數據搜集不完整、處理效率低等問題,這必然影響得出結論的可靠性,直接導致智庫提出的建議或預案可行性的降低。新型智庫借助大數據技術,可以實現對海量數據的實時收集、實時分析和實時預測,大數據這種實時的數據搜集和高效的數據分析,極大提升了預測的有效性和精確度。美國智庫很早就覺察了大數據的巨大優勢,成立於 1943 年的美國企業公共政策研究所是美國最早的政策研究型智庫之一,出於擴大自身政治影響力的目的,該智庫在全國四百多家電視台開播 “公共政策論壇”節目。節目播出後,該智庫對全國的收視率進行統計,搜集并分析電視觀衆的收視偏好,通過大數據技術確定合適的播放時段及播放地區的頻道調整,以獲得最佳的受衆關注度。此外,德國電網每隔五分鐘或十分鐘收集一次客戶數據,利用大數據技術來分析預測客戶的用電習慣、用電量等,以此來推斷未來二至三個月內整個電網所需電量,提前采購,從而降低成本。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和大數據優勢的凸顯,我國新型智庫建設對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在不斷加強。2016年9月28日,由南京大學中國智庫研究與評價中心聯合光明日報智庫研究與發布中心自主研發的“中國智庫索引”(CTTI)系統正式上綫,為中國智庫利用大數據手段進行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2017年1月,“中國智庫大數據評價研究”課題組、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發布了《2016年度中國智庫大數據報告》,該報告通過對智庫及專家言論在社交媒體中的大數據分析,推出了年度中國智庫大數據排行榜。這是國內智庫評價機構首次通過社交大數據的方式進行評價排名,深刻體現了智庫對大數據技術的高效利用。同時,我國許多智庫也正在籌建或已建成了屬於自己的大數據庫。
總之,大數據對新型智庫研究能力的增強、產出效率的提高、預測能力的提升等方面必將產生極為重要的作用,大數據與新型智庫的結合,毫無疑問是大勢所趨。
(來源: 中國社會科學報;作者: 姬芮芮;作者單位:西北師範大學文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