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網絡) |
中評社北京9月14日電/不出所料,朝鮮新一輪核試驗換來了更加嚴厲的國際制裁。
9月11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第2375號決議。從安理會成員表決發言來看,一方面國際社會對朝鮮一意孤行推進核試驗表示強烈譴責,同意對朝鮮實施新的制裁,敦促朝鮮回到無核化軌道;另一方面重申維護朝鮮半島和東北亞和平與穩定,呼籲以外交與政治方式和平解決問題。
伴隨著半島緊張局勢升級,最受苦的是朝鮮老百姓。對朝鮮過去10餘年來屢次進行核試驗與導彈發射,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9次制裁決議,主要著眼於遏阻朝鮮的核武器和導彈開發計畫,並不針對朝鮮正常民生,盡量避免導致朝鮮人道主義局面惡化。不過,在國際社會維護核不擴散體系的過程中,不斷擴大的制裁範圍無疑會傳導至朝鮮的經濟和民生。這9項制裁決議付諸實施之後意味著,朝鮮90%的出口被禁止,液化天然氣進口被暫停,原油和石油製品進口受到大幅削減。雖說這是朝鮮違反聯合國安理會的決議,不顧國際社會的普遍反對,無視國際防擴散體系,推進核導計畫的結果,屬於自食其果,但朝鮮並沒有就此放棄核導計畫的打算,一如過去的“苦行軍”“先軍政策”,可能仍會“勒緊腰帶”,繼續“以強硬對強硬”的老路。朝鮮聲稱要核武與經濟並舉,但如何才能更好地做到安全與民生兼顧?
伴隨著半島緊張局勢升級,最受傷的是東北亞地區的和平。半島問題本就是冷戰殘餘,是地區和平的一塊心病。有關各方嚴重缺乏互信是半島問題的主要症結,半島核問題的出現既是這一症結的反映,又惡化了這一症結。可以說,半島核問題給東北亞安全局勢增添了最具複雜性和不確定性的因素。朝鮮出於自身國家安全和政權穩定考慮,以為可以“擁核自保”,但由於半島對立和博弈的複雜性及特殊性,“擁核”也成了套在自己脖子上的一條繩索,在“擁核”上動作越大,受到的孤立、壓力越大。美國出於亞太戰略和對朝戰略考慮,以為可以“恃強凌弱”,但過分的示強和壓力使得朝鮮更加擔心自身安全,反而進一步奢望通過核導計畫以求自保。朝美雙方似乎都在理性地算計著戰略和得失,但若不改變思路,就永遠擺脫不了各自的安全困境,也讓本地區處於一驚一乍的境地。
國際社會決不會承認朝鮮的核國家地位,也同樣不會願意看到半島再次被戰火吞噬。可以說,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維護半島和平穩定,是國際社會的共識。半島“有核”,事出有因,但情不可原。換言之,朝鮮“擁核”,有其萬千理由,但破壞國際防擴散體系,構成對國際和地區和平與安全的威脅,對此國際社會不會接受。美國對朝鮮“擁核”及核導計畫進展的擔憂日增,無疑會尋找各種解決方案,但軍事選項也同樣不會被國際社會容忍。聯合國安理會一系列涉朝決議都是國際社會的折中方案,既對朝核導計畫作出嚴厲反應,又為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問題留有很大餘地。
朝鮮新一輪核試驗和接踵而來的對朝新制裁,是半島局勢惡性循環的最新表現。儘管半島各方都有自己的戰略考量,但看不出這種惡性循環能讓任何一方真正獲益。朝鮮半島已到了何去何從的抉擇時刻。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