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絕不能成為法外之地,大學更不能成為“港獨”的運作與發展“基地”。儘管這是社會共識,但令人極度遺憾的是,某些大學管理層空有校長名師教授銜,卻不敢承擔所應承擔的責任。他們以所謂的“言論自由”、“學術自由”之名,表面上是“包容”,實際上是在“包庇”、“縱容”“港獨”言行。就在上周末,中大的副校長在“港獨”學生會的包圍下,竟然迫於壓力而作出妥協,稱若沒有學生會的同意就不會拆除“港獨”標語。
必須指出,對“港獨”的寬容,就是對社會的殘害。市民絕不接受大學成為違法亂紀的“根源”。正如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上周末所指出的,言論自由並非完全沒有限制,而學術自由和院校自主也非鼓吹歪論的藉口,“港獨”言論已超越社會的底線,大眾對此定有公論。她期望校方盡快採取適當行動處理。她亦期望社會各界人士應合力糾正這種濫用言論自由的行為。特首的態度已經充分反應了社會的態度,大學管理層若無法符合這一期望和要求,這不僅是學校的悲哀,也是我們這座城市的悲哀。
堅決不容香港法治環境屢受衝擊
不論是中大還是教大,所出現的極端言行正在寓示著一個危險的開始。如果進一步擴展視野,則當前的一系列“港獨”言論與過去一段較長時間里反對派所鼓吹的極端言論,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換個角度說,正因為反對派勢力不斷在破壞法治、挑戰社會容忍底線,才會有“港獨”的不斷踐踏法治與政治底線。要從根本上解決香港市民最關注的焦點問題,必須從維護法治角度入手。然而,要維護法治談何容易。反對派為求一已利,公然破壞法治精神,從攻擊法庭判決,到煽動支持者暴力威脅法官,幾乎無所不用其極,就連終審法院對梁游一案的判決,亦難逃反對派的攻擊。反對派的所作所為,目的就是要通過削弱法庭與法官的威信,去達到削弱香港法治的威懾力,以此來繼續蒙騙更多年輕人加入暴力衝擊隊伍。上周末,“佔中”搞手戴耀廷還撰文公然鼓吹“違法達義”,聲稱要製造更多的“政治犯”去推動“民主運動”雲雲。這種說法和做法,無疑是在說明未來香港的法治環境將更加嚴峻。
這一周來社會所出現的反“港獨”聲音,已經體現了強烈的民意。市民堅決不容香港法治環境再受到衝擊,社會堅決不容許反對派以任何理由去欺騙煽惑年輕人墮入違法陷阱。兩周前,高等法院上訴庭副庭長楊振權在判詞內指出,本港近年瀰漫歪風,部分人以追求理想或行使法律權力為藉口,肆意違法,當中更包括一些有識之士,以“違法達義”口號鼓動他人犯法。這些傲慢、自以為是的想法,不幸地影響部分年輕人,他們在違法後不但拒絕認錯,更視為光榮及自豪的行為。
楊庭長的判詞已經體現了法治的需要,也是在指出了未來對這類違法行為的堅決不容忍的態度。當然,反對派肯定不會就此罷休,也必然會再發動更多的以“民主自由”為名的挑戰法治的行為,但民意已經十分清晰:違法必無出路,維護法治不容妥協。
“港獨”的連串惡行,已經激起了全社會一致的強烈憤怒,這一共識是近年香港社會所罕見的。我們應當讓這次反“港獨”的強大聲勢成為愛國愛港的主旋律、成為維護法治的主方向、成為維護社會和諧與發展的主民意。習主席今年在視察香港時明確指出:“任何危害國家主權安全、挑戰中央權力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權威、利用香港對內地進行滲透破壞的活動,都是對底線的觸碰,都是絕不能允許的。”這是最基本的政治與法治紅線,也是全社會最大的政治“公約數”。只要全社會共同努力,“港獨”必將無所遁形,大學也絕不可能成為罪犯的“庇護所”,社會風氣也能得到及時的扭正,香港也才能走上穩定、發展、和諧的正確軌道。
(來源:大公報,作者:屠海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