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指出,日本向來不歡迎“非我族類”移居,但是;在人口壓力萎縮下,也不得不略為放寬移民政策,容許更多外國人透過專才或投資等途徑獲得永久居留權。
無論日本還是西方生育率低的先進社會,面對人口老化和萎縮的威脅,主要是透過三個途徑來減少這現象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其一是鼓勵生育,部分西方國家的產假和侍產假令人羨慕,對育兒和託兒更有津貼和服務周到。其二是透過改良高新科技,提升每人平均生產力。其三就是輸入移民。
輸入生力軍 緩人口老化
本港有日本作為前車之鑒,不宜以遏制移民作為壓抑樓價、減少開闢土地的招數。內地專才和來港讀書的學生,確是增加了樓市整體需求,治本之道應該是增加土地和住宅供應,而非削足適履。
社論續道,本港已經受到內地旅客減少而打擊酒店和零售業的教訓,若再削減內地學生,恐會令到大專教育界因收生不足而大裁員。這些內地學生不但有助促進教育產業,還透過消費為本港創造就業機會,而且當中表現優秀者更會留港發展,與透過專才計畫來港的人才,一起紓解本港人才不足的瓶頸,為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至於單程證制度,基本原則是促進家庭團聚,是任何人道社會都不應撤銷的。無論是憑單程證或其他途徑來港的新移民,絕大部分是年輕力壯之輩,成為勞動市場的生力軍,有助緩減本地人口老化的速度。
實際上,本港人口大部分都是移民後代,不少新移民都努力融入本港社會,踏著港人先輩的同樣足跡,港人不宜只視他們為佔用住屋等資源的競爭者,而應該正視他們為本港長遠發展帶來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