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強調的是,包括民進黨在內的日本在野黨攻擊安倍內閣的主要政策部署基本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
其一,包括核能源戰略在內的經濟政策。2011年福島核事故發生以降,日本社會普遍陷入“核恐懼”的窘境。為了迎合多數民意,安倍內閣曾一度關停國內所有的核電站,將日本帶入“無核”社會。但囿於能源供給的極度短缺,安倍內閣又不得不重啟核能的利用與開發;同時,在未來的能源政策設計中始終對核能保持“模棱兩可”的曖昧態度,招致民眾和在野黨的強硬批判。有鑒於此,以民進黨為首的日本在野黨實則抓住了日本民眾的“恐核”心理,對安倍內閣的能源政策進行猛烈抨擊,並努力宣揚自身的“零核”理念。
其二,包括首相安倍在內的內閣成員的失職。需要指出的是,安倍第三次重新組閣的直接動因是其本人被爆出在“加計學園”等醜聞中存在瀆職嫌疑。加之原防衛大臣稻田朋美又因欠缺政治經驗而多次“犯忌”,加速了第二次安倍內閣的垮台。儘管第三次重新組閣之後,安倍內閣的民意支持率有所回升,但並不意味著圍繞“加計學園”等政治醜聞的鬥爭就此終結。更為棘手的是,安倍內閣的多位重要閣僚近期又屢次發表不當言論,尤其是副首相兼財務大臣麻生太郎的有關“希特勒的動機正確論”的發言,更是令整個日本社會嘩然。
藉此,隨著安倍內閣及自民黨政治失誤的增多,民進黨等日本在野黨對其的政治攻擊亦將逐漸加劇,並且,一俟“量變到質變”的結果發生,或許自民黨“一黨獨大”的政治局面也會就此結束,轉而形成“兩黨制”或“多黨制”的新政治格局。
前原誠司的勝選或許會給民進黨及整個日本政壇帶來一定變數,但坦言之,前原誠司領導的民進黨短期內並無挑戰執政黨的實力,更無法撼動安倍的首相地位。儘管如此,倘若前原誠司能在較短時間內重塑一個團結友愛、一致對外的民進黨,則完全有可能進一步增加對安倍內閣及執政黨的外部壓力,促使自民黨內部生變,進而引發首相之位的易主。
(來源:文匯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