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化解衝突:“玉帛”總比“幹戈”強
http://www.CRNTT.tw   2017-08-31 11:03:24
資料圖:印度邊防部隊在中印邊界錫金段越界進入中國領土。新華社發
  中評社香港8月31日電/被西方媒體解讀為“僵局”的“中印洞朗對峙”事件,於8月28日忽現轉機。印方首先宣布撤軍,中方隨後確認。至此,一場由印方入侵挑起,持續兩個多月、極有可能升級為大國軍事衝突的危機,轉危為安。翌日,先前被媒體猜測不會出席在中國舉行的“金磚峰會”的印度總理莫迪,也傳出“赴會”的消息。一時間,輿論聚焦中國,浩嘆中國用了什麼厲害手段用一天的時間,解決了“化幹戈為玉帛”和“關系正常化”兩件大事?其實,國際關系中使衝突得以和平解決的靈丹妙藥,不是“打”,而是“談”。中國處理這一糾紛的方略,充分體現了中華“和為貴”的文化力量。 

  法國《歐洲時報》8月30日載文《化解衝突:“玉帛”總比“幹戈”強》,文章說,有觀察家傾向於猜測“中國做出重大讓步”。誠然,一場衝突要和平解決的談判,本身就是“堅持”與“妥協”的藝術,要和平,雙方都要讓步。至於“讓步”是否“重大”,則見仁見智。 

  此次中國處理“洞朗”事件的態度,可以說是“堅持”與彈性互見。在涉及國家主權的邊界問題上,北京一直“不含糊”——一直強調印方必須撤回其軍隊到已劃定邊界的印方一側。自衝突開始,北京對此態度就很強硬,隨著衝突曠日持久,則越來越強硬。為此,中國做好的下策——“打”的准備。而另一方面,中國卻能隱忍兩個多月,按兵不動,在國際社會“議論紛紛”“隔岸觀火”幸災樂禍甚囂塵上之際,保持外交定力。個中則貫穿了中國只要外交手段沒有窮盡,就絕不放棄“和”之希望、堅持以談為綱的一貫方針。 這後面就是“和為貴”文化的支撑。 

  盡管我們對雙方“怎麼談的”的具體細節尚不得而知,但從印度撤軍這一基本事實判斷,中方的讓步并未涉及“主權”領域。中國稱“印度必須撤軍”,最後印度就撤軍了。中國在法理上取得了無可爭議的勝利。其它的“結果”似乎就次要的多了。 

  再則,印度在兩個多月無理取鬧之後,忽然又撤軍又“總理參加金磚峰會”,中國也一定做出某些得理讓人的柔軟身段。邊界問題不可談判,但“修路”問題,就顯得并非完全不可談判了。中國作為一個不想稱霸,更不想攫取他國領土的和平主義大國,在面對衝突、解決衝突時,當然願意為和平付出一定的成本。這并非軟弱,這是睿智與負責任的表現。深受同一和合文化濡染的海外華僑華人 ,能不為祖籍國這一形象點贊?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