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31日電/人們早就知道肥胖會增加癌症風險,“啤酒肚”式的腹部脂肪堆積致癌風險尤其大。一項最新研究發現,腹部脂肪釋放的一種蛋白質會促使正常細胞向癌細胞轉化,腹部深處內臟脂肪的致癌作用甚於皮下脂肪。
肥胖已被證實與多種癌症有關,如乳腺癌、結腸癌、前列腺癌、子宮癌和腎癌。但領導這一研究的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傑米·伯納德指出,在評估癌症風險方面,腹部脂肪堆積程度可能比身體整體肥胖狀況更為準確。
研究小組在新一期英國《致癌基因》雜誌上報告說,他們向實驗鼠喂食高脂肪食物將其催肥,並展開研究。結果發現,腹部脂肪會產生大量名為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2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會使正常細胞變得脆弱,進而引發癌變。與皮下脂肪相比,內臟脂肪產生的這種蛋白質更多。
研究人員隨後把從人體收集的內臟脂肪植入實驗鼠體內。結果發現,脂肪釋放的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2蛋白質越多,實驗鼠發生癌變的細胞數量就越多。如果細胞缺乏與這種蛋白質結合的受體,內臟脂肪就不會導致細胞癌變。
這項研究結果說明,腹部脂肪堆積應該引起足夠重視,人們可以通過調節飲食或鍛煉等減肥手段來控制腹部脂肪堆積,預防癌症。下一步,研究人員計畫開發阻斷這種致癌蛋白質發揮作用的抗癌藥。
(來源: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