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兩岸故事:台胞來上海搞垃圾分類回收
http://www.CRNTT.tw   2017-08-29 13:36:48
台胞來上海搞垃圾分類回收。
  中評社上海8月29日電(通訊員 廣隸)家住外灘街道寧波路社區的魏奶奶已經靜靜觀察了兩年多了。她已經記不清從2014年的哪個月開始,一群台灣志工到小區搞垃圾分類回收,她只記得時間是在每月第四個周六的上午。今年6月24日周六上午,魏奶奶下定決心,從家中搬出一摞舊報紙交到了台灣志工馬慶仁手中。

  “我們通過了魏奶奶的考試”,60多歲的馬慶仁瘦瘦高高的,是慈濟環保團隊寧波路社區環保站的站長。從2010年開始,這一來自台灣地區的環保團隊就與上海有關部門合作,在本市社區推廣垃圾分類回收,如今七年過去了,他們陸續設立了40多個回收點,基本覆蓋本市各個區。
 
  “台灣人跑到上海搞垃圾分類,是不是在作秀?”

  林鹹尹是慈濟環保團隊的幹事。1993年他來到上海工作,夫人也是本地人,早把這裡當作第二個家。他注意到一些小區沒有垃圾分類,既不利於資源回收利用,也會污染周邊環境。

  這讓林鹹尹想到了30年前的台北。那時台北環保問題很嚴重,之後民間組織與政府發起了“垃圾不落地”與“垃圾減量化”運動,如今垃圾分類回收在島內已蔚然成風。 
  “都是中國人,在台北可以推廣,為什麼不在上海試試?”於是,這批台灣環保志願者動了起來。

  第一步是要與社區建立聯繫。“一開始我們很擔心被轟出去”,讓林鹹尹欣慰的是,在說明來意後,居委會支持這一行動。選個時間,志工上門向居民作環保宣導,講解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及相關方法。 

  之後,就是與居民約定一個資源回收的時間。馬慶仁與寧波路社區定在每月第四個周六,而另一位志工單文娟則是每月20日等在昌平路與陝西北路口。在那天,志工會把場地分為塑膠類與紙類兩個回收區。居民眼中的“塑料”,被志工細分為PET飲料瓶、PE清潔用品、PE保鮮膜、PP速食盒等。即便是一個小小的飲料瓶,瓶身、瓶環、瓶蓋以及塑料包裝,都要分開處理。用單文娟的話說,分得越細,再利用的價值就越高。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