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戰,屬於美國南方人的特殊記憶
南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最血腥的一頁,它以62萬士兵死亡為代價——幾乎是美國在其他歷次戰爭中的死亡總數。戰後,南方一片廢墟,整整一代男性人口要麼被殺,要麼致殘。更重要的是,它給美國歷史留下了複雜而敏感的篇章。
“當年竪立雕像本身就反映出美國根深蒂固的種族矛盾。”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南方雖然戰敗了,很多白人心理上卻沒有完全接受。所以在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奴隸雖是自由人,但沒有獲得平等權。
這從美國歷史教科書也可看出。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關於南北戰爭成因,因商業利益以及各州對教材的認可標準不一,使得美國教科書中沒有一個統一說法。為了在各州中銷量更好,一些商業出版商會調整某些因素的順序,甚至完全忽略某些因素來迎合不同校區的需求。例如,一本書名為《美國之旅》的歷史書稱,林肯和共和黨人承諾不會干擾已有奴隸制的各州制度,但南方人不信任。2015年,得克薩斯州要求被該州批准的教材中將“州權利的爭奪”列為導致內戰爆發的主要原因,奴隸制則要寫為次要因素。
實際上,內戰結束後,南方文學界曾開展“敗局命定”運動,系統而理論性地維護南方在內戰中的正當性,並塑造關鍵人物的英雄偉績。比如以李將軍為代表的諸多南方將領具有美德,南方失敗是由於寡不敵眾和士兵不執行上級命令所致;南方開戰的主因不是因為奴隸制,而是保護州權,以免受北方政治和文化的侵蝕等。
這起了作用。研究教科書問題的美國學者詹姆斯·洛溫在其著作《老師的謊言》中稱,過去兩個世紀,美國最受歡迎的小說——斯托夫人的《湯姆叔叔的小屋》和米切爾的《飄》,都以奴隸制為背景,但兩部書講述了截然不同的故事。《飄》暗示奴隸制是一種理想的社會結構,它的消失令人惋惜。一直到民權運動興起,美國教科書都贊同米切爾的觀點。而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出版商受制於南方白人。
另一方面,南方進行重建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北方各州彌漫著對一個恢復活力的南方的恐懼。而南方人的憤懣之情也很明顯,在民權時代到來的超過一個世紀時間裡,南方人都投票支持民主黨人,“反對北方人”。
時至今日,內戰及內戰後的社會矛盾仍在美國社會中有所體現,不少仇恨組織與美國內戰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他們使用邦聯旗,固守內戰時的種族思想。“三K黨”就是南北戰爭後由部分南方軍士兵、將領組建。雖然“三K黨”三起三落,針對的族群也有變化,但它奉行的白人至上主義原則卻一成不變。
“150多年前的內戰給當今美國社會留下的影響依然存在,但主要在南方。一些地區的人仍會為他們的先輩輸掉那場戰爭而感到遺憾。”夏威夷大學亞洲學系教授、美國東西方中心高級研究員郝忠明(Eric Harwit)21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說,南方因此保留了一些文化傳統,並影響著他們對黑人的態度。而美國北方人不太了解內戰,甚至不清楚內戰對美國來說意味著什麼。“可以說,內戰是南方人不容忽視的歷史,或者說是只屬於南方人的特殊記憶。”
郝忠明說,上世紀60年代,美國教育體系發生顛覆性改變,黑人有機會和白人一起接受教育。40年後,奧巴馬成為第一位黑人總統,很多人認為這意味著美國的種族問題已經穩定甚至改善。但奧巴馬的當選恰恰讓種族問題變得更加棘手,原本種族主義傾向不明顯的保守派白人變成了種族主義者。某種意義上說,特朗普之所以能夠當選總統,僅僅是因為他的某些動作和奧巴馬背道而馳。
(來源:環球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