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10日電/俄新社8月8日刊登題為《為何中國能在太平洋戰勝美國》的文章,作者為該社政治觀察家德米特裡·科瑟列夫。文章稱,在亞洲最重要的年度外交平台上,北京與華盛頓經年不變,一直是當仁不讓的主角。它們在所謂的“東盟周”上相互角力,今年亦不例外,只是主場變作菲律賓首都馬尼拉而已。
至於比分,一言難盡。如果不盲從權威而是仔細研究,便會發現比分其實更接近於1.5:0.5,占上風的是中國。更有意思的是,為何美國會在這場博弈中落敗?一言以蔽之:因為東盟較之歐盟,行事更聰明,更多的是為亞洲人謀福祉。
誰是地區之主
文章稱,在“東盟周”期間,東盟10國外長先是內部開會,彼此達成共識,而後出席各類會議、論壇和對話,傾聽非本地區夥伴國如北京、華盛頓、莫斯科等逐一或是共同闡述觀點與看法。上述程序相當重要,因為東盟借此對外表明,東南亞國家民眾才是地區之主,而其他國家只是應邀而來的賓客。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年一度的東盟周期間,主要討論的只是外交和安全問題,且各國輪流充當東道主。至於經濟問題,自有東盟峰會來定調。今年,馬尼拉成為兩大最重要外交議題的激辯平台。會議是新的,話題卻是老的:東亞的朝鮮半島、南海上與中國的領土爭端。
《華盛頓郵報》如此勾勒當前局勢:美國國務卿蒂勒森採取種種努力,動員其他國家,在華盛頓牽頭下,共同反對朝鮮的導彈及核試驗,繼續孤立平壤。其中還出現了一些小插曲,即美國試圖將朝鮮外相從邀請名單中删除,但得到的是彬彬有禮的回絕。這很有意思。
文章稱,此次馬尼拉“東盟周”的主角非中國外長王毅莫屬。王毅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都談到了兩國聯合提出的“雙暫停”倡議,即朝鮮暫停所有核導開發活動,美韓暫停針對朝鮮的大規模聯合軍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