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昨日甫下飛機發表講話。(中評社 蘭忠偉攝) |
中評社香港6月30日電/國家主席習近平抵港,甫下飛機即簡述此行三個目的,提出在謀劃未來方面要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這是本港回歸二十年來的主要發展路向,但在與內地融合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令中央憂慮的波折,也帶來社會動盪,故中央近年多次強調要確保一國兩制不走樣。本港未來二十年以至更長遠的歲月,都須以此為目標,作為政經等多方面發展的基礎。
星島日報今天社論說,回歸二十年來,本港與內地的關係及往來極速發展。這二十年來,隨著國家的改革開放壯大和國際地位提升,全球對華關係,除了朝鮮等少數例外,都是愈趨緊密,形成習近平口中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體”。香港在此洪流下,作為國家一個特別行政區,享受到近水樓台之利,與內地關係更是密不可分,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龐大推動力。
在改革開放初期,內地亟須引入資金和技術的年代,港商得以遷廠去珠三角一帶,利用較低的土地和勞工成本持續經營壯大,到本世紀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廣東省發展成“世界工廠”,港商作出的貢獻換來豐碩的成果回報。
建利益共同體 締造雙贏
在這工業北移的過程中,本港亦調整了發展路向,走上金融及專業服務的高增值階梯,加上與國際標準接軌的傳統優勢和法治信心,成為外資來華及中資走向世界的重要橋梁,而且得到中央信任,在國家逐步開放市場和金融改革的過程中擔任試驗場,因先行先試而“先得月”,包括透過兩地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優先進入內地市場,享受減稅待遇,以及透過股市和債券互通促進內地逐步開放金融市場,還成為全球最大的境外人民幣服務中心。
隨著內地二十年來的發展和轉變,本港在國家和自身發展方面的角色亦不斷調整,當年大家視深圳為“後花園”,後來視其為“加工區”,現在深圳跑在全國創新科技經濟前端,本港和深圳的合作關係正蛻變到科技創新合作及融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