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就有了吳副總統接受《亞洲週刊》的專訪,在表達他願意到大陸出席“國共論壇”,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對話的同時,表態他堅決反對台獨,主張“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不會表成“兩個中國”,也不會表成“一中一台”,還鄭重聲明,“中國國民黨不會改姓不會改名,只會改性格。”
文章最後說,大陸方面在觀察及評議吳副總統時,也須實事求是地體察他所面臨的處境及國民黨的現狀,給予更多的耐心與時間,及給予更多鼓勵與引導。
實際上,國民黨赴台已經將近七十年,原本那些“深藍”已是越來越少,應該在地化了。應當看到,“本土派”不等於是台獨。何況,吳副總統當年在台灣大學讀書時,念的是歷史系,而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中,有關中國歷史的教科書充滿了大中華意識。他在選舉過程中的一些旨在吸引“本土派”選票的話語,其實是“選舉語言”。但卻可以阻止“本土派”出走,有利於國民黨的團結,因為外省人對他並不反感,不象不滿王金平那樣。而且相信他在勝選後,原本就銘刻在他腦中的“九二共識”理念,就將會重佔上風。
倒是洪秀柱的“深藍”立場太鮮明,反而不利於“反獨促統”事業的順利進展,及國民黨的中興。這是因為,按照政治學的理論,政黨的主要任務,就是透過選舉獲得執政權,從而在執政中落實黨的執政綱領。因而其政治主張必須適合主流民意,不可過於偏頗。否則,就將無法獲得多數選民的認同。除非政黨只是為了宣導自己的政治理念,而並不在乎是否能勝選,就像新黨那樣,變成只在乎於喊口號喊得“爽”。因此,不要急著對吳副總統下結論,更不要輕率地將他劃為“獨台”,這是不利於建立反“獨”統一陣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