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媒關注把湘菜帶入美國第一人 餐館獲贊
http://www.CRNTT.tw   2017-05-24 00:09:43
 
  但把祖母的教導轉化為一家餐廳,則要經過很多年時間——他移民美國,幹各種各樣的工作,並在妻子黃德榮的鼓勵下,尋求做他真正樂在其中的事情。最終在1974年,五十來歲的他在舊金山唐人街的科爾尼街上創辦了一家名為“湖南”的小餐廳,向食客推介火辣的湘菜——截然不同於很多美國人當時更習慣吃的味道更溫和的粵菜。

  被鐘武雄的廚藝所折服的食客當中,有一位是《紐約客》的記者托尼·希斯。1976年的感恩節那天,受濃濃的香味吸引,本來只是路過的他走進了餐廳。品嘗了鐘武雄的葱油餅和蒜香雞的希斯,幾周後在《紐約客》上宣布,‘湖南’是“全世界最好的中國餐廳”。

  希斯接受電話採訪時說:“鐘武雄是一個熱情、貼心、充滿魅力的人,對祖母念念不忘。每一道菜都比下一道菜更有趣、驚人和不同尋常,烹制起來都很簡單。”希斯後來編輯了鐘武雄的食譜,並寫了前言。

  希斯在採訪中表示,兩人的合作遭遇的一個挑戰是讓鐘武雄把烹飪的直覺轉化為菜譜。“我問‘放多少鹽?’他會回答‘適量!’”希斯回憶。“於是我買了一些定量的勺子,全部攤開來,對他說:‘選一把吧。多少姜?多少醬油?多少辣椒醬?’”

  人們爭先恐後地去“湖南”吃飯,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希斯的稱讚。1979年,鐘武雄把餐廳從原址搬去了一個更大的地方,後來又在舊金山周圍新開了幾家“湖南”飯館。其子霍華德在接受採訪時說,一些不太具有冒險精神的顧客,對他父親菜裡的大蒜、調料和姜感到震驚,會點口味更溫和一些的菜。

  “如果有人說‘我想點蘑菇雞片’,他會說‘那是粵菜’,”霍華德·鐘說,“我當了很多年服務員,有的人站起來就走了。他們會點我們沒有的菜。他們會說‘這不是我們在中西部吃的’。”

  1979年在“湖南”吃過一頓飯後,《紐約時報》的美食評論家克雷格·克萊本稱其是“舊金山最受熱議的餐廳”,還說那裡的食物“是用文火或大火燃燒味覺”。

  在食譜中,鐘武雄熱情地讚揚了辣椒,他寫道:“湖南人不吃肉能活,但不吃辣椒活不了。”(來源:參考消息網)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