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2日電/智庫是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各級政府決策的“智囊團”“專家庫”。改革發展任務越是艱巨繁重,越需要發揮智庫的作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智庫建設事業快速發展,為黨和政府決策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建立健全決策咨詢制度”後,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更是勢頭強勁、成績斐然,為各級黨政部門決策提供了有益參考。但也應看到,當前我國智庫發展還存在重數量、輕質量等突出問題,智庫的思想高度、創新程度和管理效率都還不盡如人意,有重大影響的研究成果還不多。習近平同志指出,“隨著形勢發展,智庫建設跟不上、不適應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尤其是缺乏具有較大影響力和國際知名度的高質量智庫。”解決跟不上、不適應的問題,關鍵是要增強問題意識,將重點放在提高研究質量上,不斷提升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水平。
當前我國智庫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
創新能力不強。創新是智庫發展的根本動力。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改革發展中遇到的難題前所未有,迫切需要大力加強智庫建設,以科學咨詢支撐科學決策,以科學決策引領科學發展。我國智庫普遍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是解讀政策多、提供思路少,富有創造性的思想產品還很缺乏。有的智庫只滿足於充當政府的“翻譯官”,擔當政府“參謀官”的角色意識亟待加強。有的智庫人員沒少招、文章沒少發、材料沒少報,但真正有用的成果並不多,智庫成了“紙庫”。有的智庫在咨政建言方面缺乏前瞻性,習慣於放“馬後炮”,變成了“滯庫”。
發展不夠均衡。從區域分布來看,我國智庫主要集聚在北京、上海等綜合實力較強的大城市,大約2/3智庫分布在東部沿海城市,中西部地區的智庫發展相對不足。造成智庫分布不均衡的主要原因在於區域發展不平衡。另外,由於歷史沿革和體制原因,我國智庫大都屬於國家機關或事業單位,民間智庫一直是我國智庫發展中的短板。這是智庫發展不均衡的另外一種表現。
國際影響力較低。在國家大力支持下,近年來我國智庫的數量與規模都有了很大提升,但與國際高端智庫相比,我國智庫的國際影響力明顯偏低。2016年上半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報告收錄我國智庫的數量從2008年的74家增加到2015年的435家,但許多智庫無法提供有較大國際影響力的決策咨詢服務,能夠入選全球智庫榜單的還比較少。
推進我國智庫建設的著力點
著力培育智庫創新精神。智庫應該是“思想庫”,能提供思想上的獨到見解,以創新、前瞻的觀念引領政府決策。智庫還應是“點子庫”,為政府更好加強社會治理、提供公共服務等出“金點子”。這些都決定了智庫必須有創新精神。面對經濟社會發展中層出不窮的新問題,智庫必須在思想理論、話語體系等方面進行創新,為政策研究和政府決策提供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的思路和建議。新形勢下,智庫應凝練主攻方向、突出專業特色、注重成果質量、增強創新能力,努力推出創新成果,提高研究咨詢質量。我國智庫應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以及各地區各部門決策需求,強化問題導向、應用導向,開展前瞻性、針對性、儲備性政策研究。智庫取得高質量研究成果的決定性因素是人才,智庫的創新精神主要體現為智庫研究人員的創新精神。因此,要解決好吸引人才、凝聚人才的問題,形成開放、競爭、流動的人才機制,激發人才的創造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