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台灣青年學子:“去蔣”目的是去中國化
http://www.CRNTT.tw   2017-04-06 00:37:13
發言人蔡孟凡,台北教育大學文教法律所碩士生,國民黨黨史館工作,國民黨黃復興黨部委員。(中評社)
 
  邵磊稱,首先,打著“轉型正義”旗號的人所施行的“去蔣化”,並未做到真正的評價其功過。對於台灣歷史上所發生過的悲劇,我們姑且不論蔣介石需要承擔多少的責任,但作為“國家元首”與後來統治台灣的領導人,當然要為這些事承擔起相當程度的責任,但因此就否定其抗戰、保護中國文化與知識分子、保守台灣不被破壞、建設台灣等功績,不應因其他失誤而全面否定。即使是發動了文化大革命的毛澤東,共產黨也是給予其三七開的分別評價。尤其,既然是要求“正義”,這“正義”必然屬於台灣所有大眾、而非一己一人。拆除銅像之事同樣發生在文革之後的中國大陸,作為去領袖崇拜的一環,我個人並無太大不妥。只是今日的蔣公銅像不再代表著領袖崇拜,而不過是一段歷史的遺跡。台灣既然是民主社會,是留、是拆,理應由人民在充分討論之後達到共識再進行。暴力、聲音大、唯我獨尊,不僅成為台灣“民主自由”的負面特色,更使台灣在政治制度方面對大陸僅存的一點優勢黯然失色。
 
  其次,如同洪秀柱主席所質疑的那樣,“去蔣化”其實就是要“去中華民國化”。然而一般台灣民眾可能沒有注意到,大陸近年對蔣公、國民黨、中華民國的評價越來越客觀,甚至越來越正面。無論是大規模慶祝抗戰勝利、慶祝台灣光復、紀念國父誕辰、紀念二二八,甚至是近年大陸史劇中頻頻出現的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國軍軍歌”等等,這些被台灣人遺忘甚至唾棄的1949年以前中華民國的輝煌,都一一被中共接收。而中華民國的話語權也正在被中共所搶奪。
 
  邵磊表示,最後,“去中華民國化”的本質當然就是“去中國化”,“去蔣化”不過是其中一環。在與中國切割的過程中,也使在台灣的中華民國地位尷尬:這個本來承繼著“法統”的中國政權,卻因為自我閹割,將中華民國僅存的護身符拱手讓給中國大陸。若淪為偏安政權,不會是中華民國的最終宿命,因為在中國歷史中體量不相稱的偏安政權終將會被取代。台灣“去蔣化”的終點不會止於台獨所盼的“去中華民國化”與“去中國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