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指出,統一須經過融一的過程,過程中要以“同為中國人”的血緣相連結,互存包容、善意與耐心,在政治“維持現狀”的同時,推動經濟、文化、社會的“共榮發展”。這樣的堅持兼顧了民族與民權主義,讓大陸不反對,也讓台灣人民可以接受。即便對美國等戰略盟友而言,台灣能夠成為區域和平的助力,避免成為引發不安的火藥庫,他們也會樂觀其成。這是新的國民黨領導人需要的大智慧。
第二項能力是與青年世代對話的能力。這個能力國民黨長期缺乏,以致今日陷於“斷根”的迫切危機。一般來說,40歲以上的世代,認同歸屬多半固定。只有青年世代不但最有認同流動性的可能,也是任何政黨的“明日未來”。
以國民黨支持者和領導人最常抱怨的“天然獨”為例,就算“天然獨”世代確實存在,對國民黨來說,不應是“哀怨悲泣”無所作為的理由,應是要必須努力面對的挑戰。其實現代青年的價值追求非常多元,未必會“獨尊”如“天然獨”的單一意識型態。現代青年比上一代更熱情,但特別的是,其實常常也更務實,在其追求的多元信念裡,不是只有“天然獨”單一座標,也包括“天然和平”、“天然務實”、“天然經濟發展”等各項層面,這些都是藍營的強項,可以訴求爭取的。國民黨豈可因“天然獨”一時的喧囂,就亂了方寸、失了希望。
民進黨的濫權跋扈,早已引起了青年普遍的反感,立委關說國營事業人事,政務官施壓基層員警,都引起公憤。只要國民黨自己做得好,絕對有爭取青年的空間。國民黨未來的領導人不能目光如豆,只看到“天然獨”,採取與青年世代對立的姿態,必須如大川大海般,見道“天然幸福”、“天然和平”的青年世代價值,並引以為活水,讓新靈魂進入國民黨老軀幹。
國民黨自李登輝接任主席至今,從與林洋港的主流、非主流鬥爭開始,到新黨出走、馬英九總統時代與親民黨割袍斷義,歷經無數次內鬥與裂解,這次黨主席選舉幾乎又注定了再分裂的未來。果真如此,一盤散沙的小藍,還談什麼民主制衡?因此未來的國民黨主席,必須具有超乎常人的整合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