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經濟,當然還有政治。
按照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的表述,美國推行TPP戰略的根本原因是“推動亞太地區的合作與增長,加強美國與盟國之間的夥伴關係,建立起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領導地位”。對美國而言,亞太地區的重要性不僅表現在該地區快速增長的經濟發展態勢,更表現為該地區在全球重要的戰略地位。美國急需一個由其主導的區域合作機制以維護其在亞太地區的經濟和政治利益。APEC一度是美國實施亞太戰略的首選對象。在APEC進程停滯後,美國欲以TPP為平台,主導制定新一輪貿易遊戲規則,重拾其對亞太地區政治經濟的主導權。
當然,美國對中國之心,人盡皆知。美國希望借TPP制衡和牽制東亞經濟一體化進程,防止該地區形成一個穩定、強大的貿易集團。憑借TPP戰略實現“重返亞洲”,與日本及東盟結為一體,美國平衡與抑制中國的崛起的目的也十分明顯。而現有的TPP國家,已經形成了對中國的“包圍圈”。
中國到底在想什麼呢?
被假意“開放懷抱”實則排除在外的中國,心裡也是很糾結的。
不加入TPP?
貨物貿易會受到影響。不少TPP成員國是中國的貿易競爭對手,而且貿易結構較為相似,競爭激烈。中國出口產品中機械和交運工具占比高達46%,輕紡製品達16%,墨西哥、馬來西亞和越南的出口中,機械與運輸工具占比則在33%~41%之間,越南的輕紡製品占比更高達22%。
靠低成本傲立於世的傳統製造業會被衝擊。目前,我國製造業的成本約束越來越明顯,而借助低廉的勞動投入和不斷改善的投資環境,近年來越南等國家承接了新一輪產業轉移。TPP通過對內降低關稅壁壘、設立原產地規則,會加速其搶占我國傳統製造業的市場份額。
產業結構升級也將受到挑戰。我國的高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起步較晚,在多數領域仍缺乏核心競爭力。根據OECD的數據,2012年中國、日本、美國的醫藥企業R&D支出占企業R&D總支出的比重分別為3.6%、10.7%、15.9%;電腦、電子和光學企業為15.1%、24.3%、21.5%;服務類企業為6.3%、10.7%、29.8%。TPP框架內的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能顯著增加美日兩國的技術密集型產業優勢,對我國相關產業造成一定衝擊。
此外,會形成投資轉移效應。目前,中國服務業由於嚴格控制,外商投資較少。TPP大大降低了成員國服務業的投資門檻,未來外資會更多轉向TPP成員國家。
當然,總體而言,中國已與新加坡、文萊、越南、馬來西亞、澳大利亞、新西蘭、智利和秘魯都有不同形式的自貿協定,也主動提出“一帶一路”等新的戰略構想,因此,短期內不加入TPP,對中國經濟和產業的總體影響是可控的和有限的。不過,中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將被削弱,從中長期看,還可能會改變全球經濟治理規則,使中國與周邊大國關係趨向複雜,甚至會增加中國地緣政治與安全壓力。
中國不想加入嗎?
既然如此,中國為什麼不就積極爭取“加入”TPP呢?
TPP被稱為“21 世紀的協議”,也就是說,它具有相當的超前性。其內容涵蓋面非常廣,而且,標準和門檻非常高。協議不僅涉及傳統國際貿易領域市場准入的相關問題,還將當前國際貿易與經濟一體化中出現的阻礙貿易自由化、違背非歧視原則的國內管制問題納入了TPP談判範圍。其中,監管一致性、國有企業、供應鏈競爭力等新議題對許多新興市場國家而言,具有極大挑戰。
比如說關稅問題。TPP內將零關稅。由於發達國家進一步降低關稅的空間很小,減稅負擔主要由發展中國家承擔。而WTO的數據顯示,2014年TPP成員國的簡單平均最惠國關稅稅率的均值為4.2%,其中農產品關稅稅率為7.7%,非農產品3.6%。而我國簡單平均最惠國關稅稅率為9.6%,農產品關稅稅率15.2%,非農產品8.6%,關稅基礎水平較高,暫時恐怕無法承受零關稅。
再比如知識產權問題。在所有議題中,美國最關注知識產權。知識產權貿易是美國與世界各國唯一保持順差的產業。該條款幾乎完全照搬美國標準,在相當程度上滿足了美國在延長版權期限、保護醫藥數據、增強用藥報銷標準的透明度、加強對違法的懲罰力度等方面的訴求。但對中國而言,要走的路還很長。
不僅如此,TPP協議中的ISDS機制非常明確,當投資方與東道國之間發生貿易爭端時,提出訴訟和仲裁的權利不再歸主權國家,而是由跨國投資公司和某些類似“國際投資爭端解決中心”的“國際”機構裁定。當然,能夠有權威、人才等設立這種“機構”的又會是誰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