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環保部解釋PM2.5究竟怎樣形成
http://www.CRNTT.tw   2017-03-09 18:46:09
環保部(中評社記者 林艶攝)
  中評社北京3月9日電(中評社報道組)今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邀請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就“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新華社記者:目前社會上對於重污染天氣的成因眾說紛紜,不同的專家機構都會有不同的說法,有的甚至互相矛盾,這對公眾帶來很多的疑惑,大家不知道究竟該相信誰。請問陳部長,您認為PM2.5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呢?謝謝。

  陳吉寧:你說了一個很關鍵的問題。關於PM2.5的成因,實際上是有基本的科學共識。我們今年1月份開了兩天科研討論會,也專門邀請了一些記者參加,就是來再次討論PM2.5的成因,這次討論進一步明確了目前大家對PM2.5成因的科學共識。為什麼會有一些誤讀或者混亂呢?一是這個過程比較複雜,另外是有一些誤讀,混淆了一些概念。

  第一是大家得搞清楚什麼是PM2.5?PM2.5是指空氣中粒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它是一類物質的統稱,不是一個單一的物質。這裡面包括硫酸鹽、硝酸鹽、銨鹽、有機化合物、元素碳等等。這是第一個要搞清楚的概念。

  第二,PM2.5是怎麼形成的?這是問題的所在。PM2.5包括兩個部分,一部分是由於自然界或者是我們人類活動或者污染源直接產生的。有一些是我們直接排放的,或者自然界本身就有的,我們把這個叫做一次排放。還有一部分是大氣中的氣態物質,比如說二氧化硫、氮氧化物、VOCs經過複雜的物理化學反應生成的,這是二次生成,這部分生成物質也主要是人類活動污染產生的。也就是說,PM2.5實際上是兩部分,一類是直接產生的,一部分是由氣態物質污染物反應生成的。

  我們要知道污染的來源就是要把一次生成和二次生成的物質追溯到是誰產生的,哪些污染者排放的,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我們叫源解析。只有通過源解析,我們才知道是誰排放的,貢獻量有多大,它不是直觀地可以知道污染源的排放量。比如說汽車尾氣,它對PM2.5的貢獻不是一次排放的,主要是二次生成的那部分。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