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中評社 張峩寧攝) |
中評社台北3月9日電(記者 張峩寧)轉型正義議題炒得火熱,中國國民黨立委陳學聖今天質疑文化部長鄭麗君,文化應該呈現歷史事件的過程和歷史事件起源,而非告訴人民解讀歷史的角度是什麼。鄭麗君表示,文化部是依照文化良知進行轉型正義,希望大家以人權價值來參與討論。若文化部編列預算紀念過去威權統治者,這是為政治服務。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今邀文化部部長鄭麗君到立院進行業務報告、備詢。
陳學聖提到他擔任桃園縣文化局長時,接受被高雄市政府拆除的蔣介石銅像,要求藝術家保留拆解的痕跡,後來作品取名“傷痕與再生”。他表示,那時候刻意保留該尊蔣公銅像,為的是讓民眾去了解為什麼該尊銅像沒有被修補?為什麼會被拆解?那當時台灣社會發生什麼事情?讓大家思索蔣公為什麼有傷痕?
陳學聖表示,他這樣做事為了要呈現事件的不同面向,他認為文化人的工作就是要對話,讓不同面向呈現。而不是讓文化為政治服務,定義歷史告訴人民。對此,鄭麗君表示,文化是表達自由的一環,人權的價值應由社會來參與進行討論再進行轉型正義。而她認為,若文化部以文化為職責單位,編列相當預算去紀念過去威權者,這才是文化為政治服務。
鄭麗君鄭重表示,她一直以文化良知為政府服務,希望大家能對文化、人權進行真誠的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