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富權:“去蔣化”是假 “去中國化”是真
http://www.CRNTT.tw   2017-02-27 09:20:27
鄭麗君(中評社資料照)
  中評社香港2月27日電/在台獨勢力以“‘台獨’運動發端”來歪曲“二二八事件”的七十周年紀念日到來前夕,本身就是台獨人士的蔡政府文化部長鄭麗君宣佈,文化部將展開中正紀念堂轉型工作,提出《“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組織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從法制面推動轉型。鄭麗君表示,文化部已邀學者專家組成“中正紀念堂轉型推動諮詢小組”,將協助文化部舉辦相關社會討論後提出草案。文化部現階段將逐步讓中正紀念堂的空間回歸中性使用。目前已初步將紀念堂商店中威權統治者意象鮮明商品(公仔、文具與生活用品等)下架停售;個人剪影logo不再使用,改用堂體意象logo;停止發放涉及威權崇拜文宣品及簡介;開、閉館停播“蔣公紀念歌”。另外,中正紀念堂展廳、藝廊與演藝廳更名,回復原先使用的1展廳、2展廳與1樓藝廊、演藝廳等中性名稱,並以藝文使用優先;啟動文物展視室文物協調歸還國史館等其他單位事宜,文化部將持續循序漸進轉型行政前置作業及相關準備工作。

  澳門新華澳報今天發表富權的文章說,這個以“正義轉型”為包裝的“去蔣化”運動,實質上是“去中國化”,是要在政治上將台灣嶼中國大陸割裂開來的又一重要舉動。這本身就是要改變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的“改變現狀”的行動,對於聲稱要“維持現狀”的蔡英文來說,不啻是狠狠地刮了一巴掌。

  誠然,對於蔣介石個人,各種政治光譜的團體和個人可能會有不同的評價。但他反對“台灣獨立”、“兩個中國”和“一中一台”的堅定立場,卻是值得高度肯定和讚賞的。實際上,即使是他帶領國民黨黨政軍人員敗退台灣,偏安一隅,卻仍然將台灣地區定位為“台灣省”,並堅持在《中華民國地圖》上將南京定位為“首都”。以至直至如今,台灣地區仍然有人習慣性地以“全省”來稱謂台灣地區。為此,蔣介石將台灣視為“反共復國”、“反攻大陸”的基地。因此,當時唯一功能是召開“國民大會”,而“國民大會”當時的主要職能就是“修訂‘憲法’”及選舉總統、副總統的陽明山中山樓,就是仿照北京天壇的外形興建的(中山樓也是隸屬於文化部,樓內許多彰示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裝飾風格和書畫展品,可能不久後也將毀於鄭麗君的手中)。台北市的許多馬路都是以大陸的城市來命名,海軍的艦艇也是以大陸的地名或山川來命名。

  蔣介石在一九七五年四月五日逝世後,沒有下葬,其靈柩暫厝在桃園縣大溪鎮的慈湖陵寢。之所以是採用“暫厝”的方式,是由於蔣介石生前胸懷“大中國”情懷,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希望自己身後能在中國統一後安葬大陸,最好是安葬在南京中山陵旁邊、他生前選定的“正氣亭”墓地。而蔣經國於一九八八年一月十三日去世後,台北當局及蔣家遺屬亦根據蔣經國的遺願,同樣是以“暫厝”的方式,將其靈柩寄厝在桃園縣大溪陵寢,待中國統一後安葬大陸,最好是在他家鄉浙江奉化溪口鎮其母親的墓旁。但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其遺屬蔣緯國將軍和蔣孝勇先生,卻在兩岸尚未統一的情況下,鑑於李登輝的台獨真面目正在逐步暴露,也鑑於民進黨人當時透過選舉分別獲得台北市長及台北縣長大權之後,以“破除特權”、“拆除違建”為由,先後進行了拆除蔣介石銅像、拆卸蔣緯國私宅,及將“介壽路”改名為“凱達格蘭路”等“非蔣”行動,向國民黨中央提出了“移靈案”,蔣緯國還親赴大陸商討“移靈”事宜。大陸方面雖然是歡迎“兩蔣”移靈大陸,卻又認為目前時機尚未成熟。實際上,儘管過去胡耀邦、廖承志等人都提出過歡迎蔣公靈柩移葬大陸,但卻是有先決條件的,就是必須在實現祖國統一之後。如果在兩岸統一之前就移靈,等於是在政治上割斷祖國大陸與台灣聯繫的臍帶,因而婉言勸告蔣緯國先生,倘兩岸統一後才移靈。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