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8日電/2017年1月25日,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全球智庫研究項目(TTCSP)研究編寫的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全球智庫排行榜《全球智庫報告2016》正式發布。排行榜顯示,中國擁有數量多達435家的智庫,儼然是世界第二智庫大國。但在全球最佳社會智庫排名120強榜單中,僅有6家中國智庫。
去年此刻,賓大《全球智庫報告2015》發布,因近幾年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取得了不菲的成績,引起社會的關注。這當中,尤為矚目的是一個叫察哈爾學會的獨立智庫。
中國網報道,察哈爾學會號稱非官方的外交與國際關係研究智庫,去年躋身全球智庫“琅琊榜”,今年同樣出現在各類賓大全球智庫排行的各類榜單中:榮登全球最佳社會智庫的6家中國智庫中,有察哈爾學會﹔最佳中印日韓智庫排行中察哈爾學會位居第72位,與阿里巴巴研究院、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清華大學創新發展研究院等智庫排行相鄰﹔全球對外政策與國際事務智庫排行中,察哈爾學會與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人大重陽金融研究院一同躋身榜單﹔而在全球最佳獨立智庫排行中,察哈爾學會與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中國與全球化智庫、天則經濟研究所、中國改革基金會等8家機構一同入選榜單,察哈爾學會位居第72位,在中國智庫同類榜單位居第4位。
去年,躋身全球智庫“琅琊榜”后,之前被冠以“神秘”之稱的察哈爾學會,遭到各路“知情人士”的解析和揭秘,類似於“扒一扒神秘的察哈爾學會”、“察哈爾學會是一個怎樣組織”的文章,一時間在網絡刷屏。察哈爾作為一個聽起來悠久古老的蒙古部落和地名,如何變身成為一家頗有知名度的全球最佳智庫,以及察哈爾學會到底擁有怎樣的高級團隊,支撐其盛名等等,諸如此類的消息,都成為認識中國智庫的一個樣本聲音。
如果說,去年年初是人們對察哈爾學會的獵奇式了解,那麼今年隨著全球智庫榜單的出爐,人們在察哈爾學會的成果中,發現其為中國智庫的發展,帶來了更多更大的想象空間。
正如賓夕法尼亞大學智庫項目負責人詹姆斯·麥甘(James G. McGann)所說的,“比排名更重要的,是智庫本身”。畢竟,智庫影響力的體現,不僅僅是一家智庫的聲音有多大,更重要的是一家智庫的成果有多硬。比如從智庫的決策影響力看,智庫研究報告的採用者是否吸收了智庫研究成果並運用於實踐?運用於實踐后的效果如何?是否實現了政策預期目標,解決了公共問題?這既涉及成果驗收,還涉及成果轉換和追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