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任後,美國開始奉行的是重返亞太、重返美國的理念,“美國優先”成為特朗普政府行事的第一法則。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義桅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歐美價值觀的衝突,使得歐美在認知上很難達到一致,無論是之前的難民問題、民粹主義問題還是全球一體化問題上,歐美立足的中心點相距越來越遠。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歐洲國際關係室主任趙晨指出,歐美之間目前暴露出的嚴重分歧是冷戰結束以來前所未見的,這些分歧的根源在於特朗普的理念與歐洲主流政治大相徑庭。首先,特朗普帶有民粹色彩,反對全球化和歐洲一體化;其次,特朗普不支持國際制度和全球治理,主張“美國優先”。
“歐美關係,最近幾年確實有些變化。歐美都處在相對變化的時期,內部變化會影響到相互關係。以前,冷戰的結束可以看作是歐美合作的產物,被解讀為西方世界的勝利。從冷戰結束以後到現在這幾年,歐美關係一直有變化,一個是內部的變化,再者就是他們之間利益的協調出了問題,反映到現在就是對基本問題的看法出現了分歧。”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
對於歐美來說,世界格局的變化也使得兩者的關係處於緊張的狀態。《慕尼黑安全報告》表示,後西方時代到來,西方主導的秩序正在終結。崔洪建認為,對於歐美來說,必須要適應這些變化。美國之前提出來的想法和主張,實際上就是美國對於世界格局的反應,然而,歐洲的反應卻相對滯後。美國的反應會影響到歐洲的利益,接下來歐洲也會予以回應。歐洲也要更新思維,更新自己的全球戰略、經濟環境的認識,重新找到和美國的相處之道。
未來還得靠自己
作為歐美關係的風向標,慕尼黑安全會議能否為歐美指明道路,處在十字路口的歐美關係會徘徊還是繼續前進,仍然是一個疑問。
據俄新社報道,特朗普政府將派出由副總統彭斯、國防部長馬蒂斯、國土安全部長凱利等組成的豪華陣容參與慕尼黑安全會議。
王義桅認為:“美國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的陣容顯示出美國對於歐洲還是比較重視的。由於歐洲對於美國的抱怨比較多,所以美國這種做法是對於歐洲的一種安撫,但是美國也不會做太多的承諾,可能只是觀察,傾聽歐洲的一些聲音。美國對於歐洲的政策還不明朗,仍需要看世界格局的變化。”
據《聯合早報》報道,默克爾說:“我們應該把英國脫歐這個決定視為讓我們共同(為目標)努力的誘因,讓歐洲比以往更加團結在一起,進一步的改善,把民眾再度緊密串連起來。”
崔洪建表示,慕尼黑安全會議的主場在歐洲,這實際上是歐洲的一次機會。歐洲的主流派想要借這個機會影響特朗普政府。因為美國副總統要去,對於歐洲來說,這是難得的機會和特朗普政府進行接觸,展開游說以及施加影響。特朗普對歐洲的具體態勢還不明朗,既然不成形就有施加影響的餘地。歐洲應該促使和幫助特朗普政府回到一個讓歐洲人熟悉的歐美關係的框架裡來。但同時,歐洲人也不會示弱,要展示歐洲的團結,展示歐洲的獨立性。對美國不示弱才能獲得美國的尊重,才能獲得特朗普的尊重。
(來源:人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