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京津冀協同發展,“牛鼻子”抓住了嗎?
http://www.CRNTT.tw   2017-02-15 11:07:46
圖片來源網絡
  中評社北京2月15日電/要“建設和管理好首都”,建設首善之區,就必須把握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既是強化首都功能、治理北京“大城市病”的現實需要,也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牛鼻子”工程。
  新華社記者深入調查發現,近3年來,北京市一直在非首都功能疏解上做“減法”,在強化首都“四個中心”功能上做“加法”,“瘦身健體”之路邁出堅實步伐。
  
  探問之一:非首都功能疏解進展如何?
  2015年4月通過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將一般性製造業、區域性物流基地和批發市場、部分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功能以及部分行政性、事業性服務機構作為非首都功能疏解,分布在北京城區中的上百個小商品交易市場成為首當其衝的疏解對象。

  西城區常務副區長孫碩介紹,“動物園批發市場”各市場共完成撤市約16.3萬平方米,疏解攤位數5000個,疏解人口1.5萬人。2017年底前,“動批”各市場將全面完成疏解。北京市京津冀協同辦常務副主任王海臣說,2013年以來,北京市累計關停退出一般製造業企業1341家。2016年1至11月,北京市完成調整疏解商品交易市場117個,共計調整疏解建築面積160萬平方米,商戶2.8萬戶,從業人員8.8萬人。

  在減存量的同時,北京嚴控增量。北京率先以清單方式發布了全國首個《新增產業禁止和限制目錄》,涉及產業占全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的55%,城六區禁限比例達79%,堪稱“史上最嚴”。北京市發改委主任盧彥說:“目錄實施以來,全市不予辦理的工商登記業務數累計達1.6萬件。”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宋迎昌認為,北京實施以業控人政策,將低端產業向外轉移;而通過京津冀協同機制,疏解出去的企業在河北、天津找到相應發展空間。“京津冀協同發展機制,成效比較明顯,充分發揮政府的作用,在全國有可以借鑒的意義”。


  探問之二:企業離京後發展怎麼樣?

  農歷正月初七,記者來到天津濱海新區的58同城天津總部。這座3萬多平方米、由工廠廠房改建的辦公大樓極具互聯網企業的“新銳”氣息,除了遍布綠植的辦公區,咖啡廳、睡眠室、休息區、解壓室等設施一應俱全。

  58同城天津總部副總經理田野說,隨著企業規模擴大,北京發展空間日漸不足,2012年底58同城將一部分研發、銷售、客服等事業部門遷至天津。天津在用工、房租、消費上具有成本優勢,政府還在用地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來往北京,交通也方便。

  “從2012年底到2016年,員工從五六十人增至2000餘人,收入從零增至30多億元。”田野說,“搬到天津後,企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一些北京國企也選擇主動疏解。北京一輕控股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蘇志民介紹,一輕旗下一些企業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企業面臨去留抉擇,也是轉型升級的機會”。

  而一些被動疏解到河北、天津的企業和商戶,經歷“不舍”和“不適應”之後,也在逐漸開辟事業發展的新天地。

  “我希望明珠商貿城給我增加一倍店鋪面積,能不能幫我反映反映?”農歷正月初八,在河北滄州東塑明珠商貿城A座2樓,從北京大紅門“轉戰”而來的女裝店老板劉壽華不等記者提問就搶先拋出了這個問題。

  “去年9月22日開業後,好幾天沒有開張,心裡著急。後來慢慢好起來,現在平均每天進賬上萬元。”劉壽華說,“商貿城給了好多優惠政策,店鋪免兩年租金、一年物業費,另外電費、人工費也只有北京的一半,利潤比在北京高出很多。”


探問之三:人隨業走怎麼樣了?

  《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2020年北京人口總量要控制在2300萬以內,城六區常住人口要淨減少15%以上。

  “北京的問題,表面上是人口過多造成的,實質上是功能太多帶來的。”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連玉明說。

  北京市社科院一項調查顯示,北京地區近十年的外來人口中,三分之二集中在批發零售、製造、住宿餐飲、建築4個行業。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長趙弘認為,通過產業疏解促進“人隨業走”,是北京人口調控的必經之路。

  位於豐台區的大紅門是華北有名的服裝、窗簾批發市場。春節前夕,記者在大紅門福成大廈門前看到,這裡曾經到處人頭攢動的景象已經不再。大紅門疏解辦宣傳外聯對接部部長楊鐵梅說,自2014年市場疏解工作開展以來,大紅門地區流動人口累計減少2.5萬人,占總流動人口比重的24.3%。

  多措並舉之下,北京人口調控已初見成效。北京市政府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9月底,北京市城六區常住人口出現負增長,比前一年年底減少9.6萬人,全市常住人口增量和增速呈現雙降態勢。


  探問之四:首都核心功能強化了嗎?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本質,是調整和優化首都城市結構,實現空間重構、產業重構和功能重構。”連玉明說。

  2月3日,在中關村西區“創業公社”國際創客中心的孵化空間裡,不少創業公司很早就開門營業,創業者們已經開始構築新年夢想。

  “一年半前,這裡還是中關村購物中心。現在已有130多家企業,以文化類、科技類、互聯網類公司為主。”“創業公社”運營經理周洪旭說。

  中關村西區管委會辦公室主任張偉說,5年來,中關村電子賣場和購物中心已壓縮零售營業面積55萬平方米,疏解2100多家商戶。

  通過優化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北京逐步走出一條瘦身健體、高精尖發展的新路子。

  據國家發改委披露,截至目前,北京已完成調整疏解建築面積703萬平方米。騰退出來的空間如何利用、能否讓普通老百姓有獲得感,也是公眾關注的焦點。

  近日,北京市市長蔡奇表示,北京研究制定了非首都功能疏解騰退空間管理和使用的意見,明確了分類分區域管控要求。“我們下決心‘留白建綠’,把環境留給老百姓,把騰出的空間用來增加面向群眾的公共服務設施,提高生活性服務業發展品質,切實提升城市人居環境”。


  探問之五:下一步疏解怎麼幹?

  1月14日,蔡奇在北京市十四屆人大五次會議上做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2017年北京將綜合施策,加強人口調控,嚴控城六區人口規模和開發強度,實施“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把疏解非首都功能、城市綜合治理專項行動與人口調控緊密掛鈎,確保取得明顯成效。

  盧彥介紹,“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包括:拆除違法建築4000萬平方米以上,同時堅決遏制新增違法建築;查處占道經營違法行為約11.3萬件;疏解提升市場和物流中心158個,完成動物園地區、大紅門地區、天意、永外城等批發市場撤並升級和外遷;關停退出500家以上一般製造業和污染企業等。

  宋迎昌表示,目前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大多採用行政手段,下一步需要調動發揮經濟、法律的作用,仔細研究出台稅收、土地、人才等配套政策。用行政手段解決問題立竿見影,但是後續發展問題還是要靠長效機制。

  “疏解非首都功能,是為了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城市群,打造現代化新型首都圈,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連玉明說,“只要進一步明確京津冀功能定位,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加快推進錯位發展與融合發展,這個目標一定會實現。”




(來源:新華社)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