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歷史文化的軟資產,中國悠遠的歷史,構築了深厚、豐富的文化生命,這是中華的驕傲,台灣除原住民、新移民外的主要族群,祖輩均從唐山跨黑水溝而來,同文同種,更應以一家親的心情,分享這樣的文化厚度與歷史光榮。不管是硬經濟或軟文化,屬於“中國人”的光榮感,陸方要讓台灣人民感受與分享。
第二根梁柱是要從“圍堵者心態”轉變為“幫助者心態”,兩岸一家親不是文宣,而是行動。最重要的,也是台灣人民最在乎的“國際空間”,這是大多數台灣人明明在文化、歷史與血緣上都是中國人,卻陷入對“中國”厭惡的矛盾之因。以合理的方式,給予台灣合理的照顧與國際空間,是治本之務。這不只是消極地消除台灣人民對“中國人”的負面感,更是積極地增加身為中國人一分子的認同歸屬感。
黨外運動先驅郭國基,曾慨然對陳誠說:“你們外省人,太小看我們台灣人了,你們以為我們要搞台灣獨立,我們那麼笨嗎?台灣這麼小,大陸這麼大,大陸這些土地資源財產,是你們的祖先跟我們的祖先共同經營來創造的,為什麼我只要台灣,不要大陸?”郭國基的話,兩岸紅藍綠都該聽聽,陸方不必因為部分台獨人士的政治表演而小看台灣人,而台灣人民,也應有郭國基的宏觀視見,要把大陸成就當成台灣和大陸的“共同祖產”。
兩岸間,沒有任何的和平,會比一家親、同民族的和平更鞏固。讓台灣人重新找回中國人的光榮感與認同感,也是找回兩岸和平的根本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