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網絡 |
中評社北京2月3日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於2月10日赴美拜會唐納德·特朗普總統。由於選前冷落“特”,選後“倍”冷落,“安特會”成了安倍的心病。無奈白宮安排日程一拖再拖,日本被排在英、墨兩國之後,“似乎遭到輕視”;但這次逮著機會,能與特“吃個飯”“拜把子”,掏心窩、作匯報,也算行有所值。
為配合此訪,兩國的安全與外交團隊一直保持密切聯繫。日首相助理河井克行去年11月14日便出訪美國,以推進與白宮幕僚的關係構建。今年1月22日,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局長谷內正太郎應約與美國總統國安助理邁克爾·弗林通話,就日美同盟重要性及今後合作達成一致。此舉意味著首相官邸與白宮之間高層聯絡渠道正式啟動。
戰略研究界一致認為,此次“安特會”或將聚焦如下主題:日本視之為“安全生命線”的日美同盟定向,以及圍繞美軍駐日經費的討價還價;亞太安全與經貿形勢演變,尤其是TPP擱淺引發的區域貿易氣候;日美如何攜手抗衡中國的海權戰略及應對東海、南海、台海形勢。
本世紀以來,日本不斷謀劃應對中國之策,最終形成安全依靠日美同盟、經濟仰仗“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的國策思想:構築兩大戰略支柱,聯美入亞遏華。2013年底出台的《國家安全保障戰略》,視日美同盟為“最核心的中長期安保政策指針”;2017年1月,安倍在施政演說中高調宣稱,“以日美同盟為外交和安保政策基軸的方針是不變原則”。
但白宮易主,導致日本國策思想之貫徹,碰上難以逾越的路障。特氏力推“美國優先”政策,令東京擔憂美國的“印—太”地緣戰略因之弱化;若奧巴馬政府力促的“亞太再平衡”戰略與TPP協議同步折戟,勢將導致日美同盟“處於歷史岔路口”;“日本外交成無本之木”乃至“遏華同盟破局”甚或成真。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纏繞日本的夢魘。
面對日美同盟“漂流”,東京無奈、沮喪。因為時至今日,特氏的外交和安全政策仍屬“未知之數”;美國的亞太地緣戰略力度也“不得而知”;特氏屢屢提及欲改變與盟國關係,敦促日本增加駐軍費用的虛實“尚不托底”。故而,安倍重視此訪,藏有對美戰略試探與戰略交底兩重玄機,保持戰略入亞之勢不變。
東京對美對亞外交一盤棋。新年伊始,安倍馬不停蹄出訪東南亞,一來防止菲律賓外交變軌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所到之處,大肆鼓噪“中國威脅”海洋秩序,以提醒特朗普政府勿輕視亞太戰略場;二來欲以對東南亞的撒錢外交提升自身政治角色,讓美國看看,日本也有呼風喚雨的道場,足以配合美國牽制中國。
安倍訪美在即,老謀深算的日本媒體嗅出此行不易:謙卑輸誠,期待特氏在TPP上改弦更張;力推“亞太再平衡”戰略不變。1月28日,特朗普與安倍通話,確實承諾維繫同盟關係。但輿論擔憂,特氏還留有後手:壓日本增加美軍駐留經費並令其在雙邊貿易談判上多多讓步。安倍此行“壓力山大”,特朗普豈能讓他輕鬆過關?
回望歷史,戰後日美關係70多年的摩擦,哪次不是日本花錢買平安? 日本每年支付的美軍駐留經費高達數十億美元。特朗普政府開口提價,欲增加駐軍費用及重啟日美雙邊自貿談判,無非想占更大便宜。日本政經界擔憂,美欲壑難填,安倍很難“不惜一切代價”給予滿足。倘若不付“保護費”,不交“投名狀”,又將激化日美摩擦,引發政權危機。
由此觀之,安倍內閣奉行對美“一邊倒”的外交政策,陷日本於安全“囧境”。倘若東京的外交智囊調整“不健康心態”,改變戰略麻木狀態,把對外政策思想放到睦鄰的戰略舞台上,將會推動“中日美”關係水漲船高,迎來外交“又一村”的新局面。
(來源:文匯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