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國際在線) |
中評社北京1月19日電/馬來西亞柔佛州近日一項中資投資案件引起爭議。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批評中資“搶了本地人的飯碗”,馬國最寶貴的土地被占據,“簡直就成了外國土地”。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館1月11日在其官網發表了一份措辭嚴厲的聲明回應此事,表示不希望看到別有用心的人把兩國友好政治化,同時罔顧事實、不擇手段攻擊中馬互利合作。這份一周前發布的聲明稿,迄今仍掛在使館官網上。英國《金融時報》17日稱,馬哈蒂爾這番言論是圍繞中國在馬投資項目針對現任總理納吉布展開的抨擊。台媒說,中馬貿易逆差較大,中國對馬投資長期以來低於馬對華投資,馬國希望能夠得到更多中國發展的紅利。
馬哈蒂爾1月6日在網上發文表示,連外國人拿錢來馬來西亞買地、發展城鎮、住在這裡都算是“FDI”(外國直接投資),“這根本對我們一點好處都沒有”,最寶貴的土地將被外國人擁有並且占據,簡直就成了外國土地。
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館11日在官網對此作出回應,稱中國與馬來西亞加強友好務實合作,符合兩國的根本利益。中馬合作樹立了平等、互利、共贏的典範,雙方均從中獲益。這是兩國政府和人民經過長期共同努力取得的成果,絕不容任何人污蔑詆毀。中馬之間的合作,利在當下,功在長遠,沒有也不會損害馬來西亞人民的利益。我們不理解這樣有利於雙贏的事為何會屢屢遭到非議。
中國使館稱,“有的人在台上時口口聲聲‘馬中友好’,下台後極力煽動仇華情緒;在台上時四處游說‘中資來馬’,下台後肆意污蔑中資‘搶走本地人飯碗’;在台上時熱情讚賞巫統和馬華公會與中共的友黨關係,下台後任意指責政黨間友好交往是為外來勢力影響大馬打開‘方便之門’, ...... 如此翻雲覆雨,何來起碼的誠信? 何以贏得國際社會的尊重?又何以獲得大馬華人的信任?事實勝於雄辯。我們可以用事實來揭穿‘中資搶本地飯碗’這一別有用心的偽命題和大謊言。”
中國使館表示,中馬經貿合作蒸蒸日上是有目共睹的事實。近幾年來,雙邊貿易額保持了1000億美元左右的規模,中國已連續7年成為馬來西亞最大貿易夥伴,馬來西亞連續8年是中國在東盟的最大貿易夥伴。但中國對馬投資長期以來低於馬對華投資。“此時指責‘中資搶本地飯碗’的人,彼時曾大力呼籲更多中資來馬。”在中馬友好不斷深化、中國對外投資不斷擴大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中資隨著“一帶一路”倡議來到馬來西亞,與當地企業開展互利合作,促進經濟發展,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在此過程中,中方切實把惠及民生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例如,中方同意不設限進口馬來西亞棕油,鼓勵中國企業來馬投資棕油業,造福了馬來西亞數十萬農戶;又如,納吉首相訪華期間,中馬簽署了《馬來西亞輸華毛燕的檢驗檢疫和獸醫衛生條件議定書》,馬來西亞的毛燕將可出口到中國,使數以萬計的燕農受惠。再如,中國同意融資550億令吉發展東海岸銜接鐵道(ECRL),為的就是給基建發展相對落後的東海岸地區帶來長遠的經濟發展,這既包括設備引進、技術轉讓,也包括本地採購和促進當地就業。
中國使館指出,中國確定了“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方針,一向對鄰國以誠相待,互幫互助,尋求共贏,願意與其他國家特別是周邊友好國家分享中國改革發展的“紅利”。中國奉行不干涉內政原則,但也不希望看到別有用心的人把兩國友好政治化,同時罔顧事實、不擇手段攻擊中馬互利合作,因為這實際侵害的是馬來西亞老百姓追求更加幸福生活的合理權利,破壞的是大馬各商家企業開拓發展、趁勢而上的良好機遇。
環球網記者注意到,這份一周前(1月11日)發布的聲明稿,迄今仍掛在中國使館官網上。在一共四段文字中,用了整整一個段落表達強烈的不滿和憤慨,並稱“事實勝於雄辯”,我們可以用事實來揭穿“中資搶本地飯碗”這一“別有用心的偽命題和大謊言”。
《金融時報》稱,馬哈蒂爾曾是納吉布的良師,但現在是納吉布在其國內最大的批評者之一。
馬哈蒂爾首先在個人博客上發表了這番言論,之後又在面對政治支持者的一場演講中重複了該觀點。而引發爭議的項目是中國開發商攜手薩薩基、華為、奧雅納、埃森哲、綠能環球等眾多國際團隊,合力打造開發的價值1700億令吉(約合2614億元人民幣)的“森林城市”項目。馬來西亞現任總理納吉布大力支持此項投資。
台灣“東森新聞雲”說,據馬來西亞官方統計,截至2015年年底,馬來西亞累計對中國投資74億美元(約合506億人民幣),而中國對馬投資卻僅為27億美元(約合185億人民幣)。因此,在如此懸殊的貿易逆差下,馬來西亞希望能夠得到更多中國發展的紅利。
(來源: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