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商業發射來說,沒有競爭力就是白花錢。快舟火箭目前每公斤載荷運載成本在1萬美元左右,價格極具競爭力。”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四研究院副院長、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鏑說,“這個項目的資金來源都是商業自籌,參與企業大部分是民營企業。火箭發射還買了商業保險,整個運營過程,配套的廠商都嚴格遵照商業契約精神來履行。”
“快舟的命名已經說明了它的特點,就是快。”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四研究院快舟固體運載火箭總設計師梁紀秋表示,從用戶下訂單採購到最終提供發射服務,此次發射僅用了8個多月,一般火箭至少在1年以上,刷新了世界紀錄。
梁紀秋介紹,“快舟一號”的發射準備時間非常短,不需要固定發射塔架。由於採用固體火箭發動機,不需加注燃料,只需提前兩天進發射場,不超過10個人就可執行發射。
此次發射的“快舟一號甲”固體運載火箭,是在“快舟一號”火箭基礎上適應改進的一型低成本、高可靠性的通用型運載火箭,採用國際通用接口,主要為300公斤級低軌小衛星提供發射服務。
商業航天成“推手”
“快舟一號甲”發射成功次日,我國商業航天最大一支基金正式成立——長江航天產業基金計畫總規模100億元,首期計畫募集20億元,首期實際認繳資金25.8億元。業內人士認為,這是我國商業航天領域的又一標誌性事件。
“當前正是航天技術實現廣泛的商業化應用的關鍵階段。”高紅衛表示,“如果說過去我們發展航天技術還只是一項偉大事業的話,那麼當前我們應該把它作為一個偉大的產業來發展。”
數據顯示,市場上正在研究的商業火箭型號就超過20款,國內有近10家新成立的民營商業航天企業。專家指出,傳統優勢領域已成多方競爭態勢,技術進步與資本作用的雙重叠加效應,在航天領域也不例外。
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共有80多家初創航天企業成立,這些企業累計獲得133億美元的投資。發展迅猛的國際商業航天,在太空旅遊、空間運輸、衛星遙感等方面商業化進展顯著。
商業航天是一個高技術、高投入、高風險的產業。高紅衛指出,如果我們不能在推動商業航天產業發展方面與發達國家同步前進,等待我們的將會是與汽車產業、航空產業、計算機產業當前所處的相似困窘局面。商業航天作為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新動力,將成為建設航天強國的重要推手。
(來源:《中國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