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月16日電/民進黨執政後,大陸對台灣走向實質台獨疑慮日深,漸漸強化對台獨的打擊力度,外交領域受到衝擊最快、最直接。首先是非洲聖多美普林西比宣布和台灣斷交,然後與大陸建交。台灣只有21個邦交國,除教廷外都是國際社會無足輕重的國家,聖國更偏處非洲一隅,斷交對台灣實質利益影響有限,民進黨及綠營媒體積極製造“邦交不重要、大國實質關係重要”的輿論氛圍,企圖安定民心,但大陸施壓的力度不僅於此。
中國時報今天社論說,台星軍事合作關係持續將近40年,大陸始終採取“忍許”態度,最近新加坡戰車結束在台演訓任務,在過境香港時被扣,至今仍未歸還。事件發展已清楚呈現,大陸要的是台星實質軍事合作關係的結束。其次是總統過境美國,過去大陸雖然反對,但忍許其為慣例,不橫加阻撓,尤其馬政府時期更是如此。但英川通話後,大陸升高對過境問題的關注程度,明確要求美方拒絕蔡英文過境。最後美國雖未同意大陸的要求,但中、美、台三方角力顯然升級。再次是最近發生的奈及利亞事件,大陸外交部長王毅前往訪問,奈國承諾要求台灣駐當地代表處摘牌、更名、降低交往層級。王毅甚至使用了大陸多年未用的“偽”字,稱取消“偽稱”、摘除“偽牌”,兩岸外交戰仿彿又回到“漢賊不兩立”時代。
顯而易見,大陸已經開始在台灣外交的各個層次採取防堵措施,壓縮台灣的國際空間。過去馬政府時代大力開拓與非邦交國的實質外交之所以成功,完全仰賴兩岸的互信與默契,如今這個大前提已經失去,台灣要想延續實質外交恐怕難上加難。
蔡英文最近總是指責大陸正在退回對抗的老路,卻未思考為何大陸如此?事實上,大陸對台政策思維有其連貫性,大陸官方也多次宣稱對台政策不會因為台灣內部政局變動而發生改變,蔡英文誠應認真比較一下馬政府時期的外交突破,方可明白箇中差異之所在。
台灣沒有任性的本錢,台灣所面對的國際局勢也是錯綜複雜,過去台灣可以周旋於大國政治之間,現在卻很容易被推到台前充當大國博弈的棋子,這在中美關係和中日關係中體現得尤為明顯。特朗普對大陸多所批評,未來中美關係將經歷一段動盪期間,特朗普對台政策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很可能利用台灣問題來換取大陸的讓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