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應該是巧合,“遼寧號”的高調南下時,正是蔡英文準備行裝之際,她在出訪途中將借道美國,事前虛張聲勢地放出了“將和特朗普幕僚會面”的試探氣球。但就是“遼寧號”在台灣島以東海面的南下,產生了實質性的警告作用,蔡英文在去程經過美國時,完全沒有見到特朗普智囊團隊的任何一人。“遼寧號”的這項捎帶收穫,就已經證實了其在震懾台獨方面所能收到的效果。
既然如此,低調地“威而不怒”,比高調的威嚇更具效力。而且,還需用力不要太盡,必須留下適當空間,以免過猶不及,刺激引發相反效果。實際上,就在“遼寧號”準備北返之時,蔡政府透過媒體放風,為“遼寧號”將在蔡英文啟程執行“英捷專案”之時,北返穿越台灣海峽,並就此作出了一些要武力應對的小動作。“遼寧號”就沒有必要被蔡當局牽著鼻子走,並配合其“演出”,高調地穿越台灣海峽了。反而低調穿越,就可避免授人以柄,讓蔡英文拿來作為在返程再次過境美國時,求見特朗普團隊的籍口。
另外,由於蔡政府也曾放出風聲,謂倘是“遼寧號”在蔡英文啟程時北返經過台灣海峽,蔡英文在決定總統府秘書長”人選時,就將會有與此時勢相適應的人選安排——有消息說,蔡英文將會不惜可能會被架空甚至劫持,也將會委任邱義仁作總統府秘書長”之說。倘此,台海態勢就將結束“冷和”階段,提前進行進入“冷對抗”的階段,甚至重演當年“烽火外交”及“割喉戰”的一幕,兩岸很容易擦槍走火,引發正面衝突。這將不利於大陸方面需要一個有利的政治和社會環境,繼續深入進行反貪腐的鬥爭,及加大軍改的力度。
因此,既然“遼寧號”已經發揮了震懾台獨的作用,就沒有必要過猶不及,適得其反,以避免島內政情走向極端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