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張誠:遼寧艦嚇阻台獨 兩岸應有互信
http://www.CRNTT.tw   2017-01-13 00:36:38
張誠。(中評社 黃文傑攝)
  中評社桃園1月13日電(記者 黃文傑)雄三飛彈前總工程師、民國黨軍事“國防”顧問張誠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赴南海執行跨海區訓練和試驗的遼寧艦編隊通過台灣海峽,某種程度具有嚇阻台獨勢力的意義,但也可能被綠營拿來當煽動仇中藉口。他說,若有仇恨,不能用憤怒來解決,只能用善意來解決仇恨,建議兩岸還是要建立互信機制。

  張誠,1960年生,台灣清華大學計算機管理決策研究所碩士、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電腦科學博士。1982年起出任台灣中山科學研究院(簡稱中科院)“雄風三型反艦飛彈”專案總工程師,期間也參與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丁肇中所主持美國太空總署(NASA)反物質磁譜儀(AMS)研究專員(1998-1999)。2010年軍中退役,曾從代表民國黨參選桃園平鎮龍潭立委失敗。  

  媒體報導,遼寧號航空母艦編隊10日晚間開始北返駐地,11日早上7時進入台灣“西南防空識別區”,沿台灣海峽中線以西向北航行,直到12日早上6時遼寧艦才駛出海峽。

  隨著台灣軍方不斷更新遼寧號航空母艦的最新動態,台灣媒體也找了民國黨軍事“國防”顧問也是雄三飛彈前總工程師張誠上節目,因為雄三飛彈素有航母殺手之稱。

  張誠接受中評社訪問提到,軍機是軍艦的前哨,可以想見中共戰機先繞行台灣,接下來就是航母,不管戰機或遼寧號都在熟悉戰場,才能在這個地區作戰,熟悉海象水文場域,可以肯定的是,大陸已經突破第一島鏈,尤其沿著台灣東岸往南走,“但也不小心促成美日台軍事合作”。

  他說,美日是有軍事同盟,美日台只有軍事合作,遼寧號結束訓練北返,不是沿著台灣東岸而是台灣海峽,不是緊迫著台灣海峽中線,比較靠大陸福建,用不著再度觸動美日台軍事合作神經。

  張誠認為,遼寧號北返在台灣海峽慢速通過,時間拉這麼長是比較奇怪,除蒐集台灣海峽水文資料,作為經營戰場的必要資料,第二是“慢慢走”,順便看台灣怎樣反應,再者也對台灣壓力較大。
  
  他告訴中評社,任何軍事行動,背後都有意義,不需要去“酸”遼寧艦的弱點,這次遼寧艦通過台灣海峽,台灣還是保有主場優勢,但也不能挑釁。

  張誠表示,不可否認的是,現在台灣假想敵,不是美國日本菲律賓與越南,而是中共,反過來說,會為台灣動武的國家,不是越南、菲律賓、美國與日本,只有中共,看看中共有航空母艦、有核子動力潛艇,這次遼寧號整個艦隊軍艦的平均年齡四歲,而且還繼續以國防自主,提升軍備力量。

  他認為,以兩岸關係來看,還是要趕快建立互信機制,台灣也要秉持“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的精神、加強軍力整備,雙方用不著去挑釁,可以避免無謂的戰端。

  張誠向中評社表示,好比台灣在大陸最多的是製造業,以大陸當基地出口到全世界,如果台灣是亞太經貿中心,總公司在台灣,大陸有工廠,也可以到越南、菲律賓設工廠,市場不只是中國大陸,每個地方都有,況且菲律賓也有1億人口,分散市場、分散生產線是個安全的做法。
 
  他分析,蔡政府想靠美日戰略伙伴,對抗大陸,但為何不能維持和平?這不是討好大陸,只是不要跟大陸對抗,民進黨批評馬政府“外交休兵、國防休克”,他自己不知道,有沒有這麼嚴重,但馬政府讓人看的是,在外交上,免簽國家變多是事實。

  張誠建議蔡政府,要想想為何要把原本的兩岸穩健基礎破壞,再弄一個新穩健?台灣的安全在不做軍備競賽的前提下,以不對稱作戰及決戰境外的思維,提升軍備是必要的。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