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北大學霸到紀委內鬼 為何總在35歲出事
http://www.CRNTT.tw   2017-01-08 10:05:28
 
  袁衛華的墮落為年輕黨員幹部敲響了警鐘。“59歲現象”,反映的是“有權不用,過期作廢”;“35歲現象”,則折射出“既想當大官,又想發大財”。這兩者看似不同,其實殊途同歸。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當官發財兩條道,當官就不要發財,發財就不要當官,選擇從政就不要在從政中發財,選擇發財就去合法發財。”黨員幹部應把對黨和人民的忠誠,作為幹事創業的思想靈魂,不僅要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而且要不斷強化宗旨意識,經受考驗——戰爭年代,刺刀對准胸膛,是考驗;和平環境“香風”徐徐吹來,也是考驗。

  中國人歷來很重視理想。東晉大詩人陶淵明說得好:“吾不能為五鬥米而折腰”;革命先烈更是如此,方志敏、楊靖宇在敵人面前,不僅不折腰,而且“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難道如今的黨員幹部可以為了親朋好友的央求“拜托”、為了幾張“票子”而折腰嗎?

  當然,在要求年輕幹部加強思想建設、堅定信仰、清正廉潔的同時,也要加強制度建設。信任不能代替監督。這次,中紀委在“清理門戶”的過程中,不僅找出了“病灶”,而且開出了“藥方”。從機構改革、流程控制、建章立制等方面入手進行“堵漏”,明確線索處置、審查審理、涉案款物管理等工作規程和監督。中紀委明確三個“不得”——“未經領導批准,任何人不得與聯繫地區的工作對象交往;不得向聯繫地區發布指示,答覆有關的咨詢和請示;不得與聯繫地區的黨政領導幹部、私營企業主進行聯繫”等,都是制度約束的重要方面。同時,技術手段與制度管理相結合,將所有信息上傳到數字化平台,實際上是對權力做了切分,體現對權力的監督制衡。這類“制度的籠子”只有越扎越緊,才不至於有下一個“袁衛華”出現,官員裡的“青年才俊”們也不至於落得個讓人嘆息的下場。

  (來源:解放日報)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