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3日電/從2017年1月1日開始,中國外匯交易中心(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的貨幣籃子構成和相關權重正式調整。人民幣盯住一籃子貨幣的種類從13種變成24種,備受市場關注的美元權重由0.2640調整為0.2240。由於時點敏感,籃子貨幣調整後引來不少猜測性解讀,認為其意在“維穩”,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調整籃子裡的貨幣組成,降低美元比重其實與維穩人民幣中間價之間並沒有因果關係。CFETS貨幣籃子調整只是常規的技術性措施,旨在更加真實全面地反映中國和所有貿易夥伴間的加權平均匯率,以使人民幣形成機制更加市場化,更加有效服務於對外貿易。
目前,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的形成參考的是“前一交易日收盤價+籃子貨幣匯率變化”,CFETS籃子只是3個貨幣籃子的其中一個,另外兩個是BIS(國際清算行)貨幣籃子、SDR(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自“8·11”匯改以後,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的形成更多是由市場價格來主導。在當前人民幣中間價形成機制下,銀行間外匯市場前一交易日收盤價其實更能影響即期人民幣中間價,而CFETS貨幣籃子中美元權重下調,對整體人民幣匯率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因此,當前主導人民幣中間價的主要是市場供求關係。由於美元進入加息通道,幣值堅挺,市場看好美元導致買盤遠大於賣盤,這是近期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走軟的主要原因。從長期看,我國作為世界最大貿易順差國,經濟增速遠高於全球平均增速、世界上外匯儲備最多、金融資產收益率高於美國,並不存在貨幣貶值基礎。在美元堅挺的短期因素消化後,人民幣匯率將向均衡水平理性回歸。當然,相關部門在加強外匯用途真實性管理的同時,也要辟謠網絡上時不時出現的“烏龍”報道,糾正對目前匯率問題的不正確認識,引導市場形成理性預期。
CFETS外匯籃子貨幣調整,將使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中的價格更加客觀,也有利於外匯交易各方認真評估貨幣的真實幣值,減少人為預期對匯率波動的影響,同時也在引導市場和輿論將關注點由盯住單一貨幣移向盯住一籃子貨幣,這是人民幣走向國際化的重要一步,其意義其實遠大於簡單的升值或貶值。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