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中國智庫界的變與不變
http://www.CRNTT.tw   2016-12-25 00:16:14
  中評社北京12月25日電/ 自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在《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問題的決定》中首次提到“中國特色新型智庫”距今已三周年了;2014年底,中辦專門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頒布指導意見,把智庫建設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距今也有二周年了。
 
  這兩三年智庫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呢?大體有三個“變”:第一個變化是,由於官方在頂層設計、中央文件上的大力推動,“智庫”逐漸成為公眾與官方均認可的一門“顯學”;第二個變化是出現了一批智庫界的新星和一些重要的智庫產品;第三個變化是產生了推進智庫發展的重大評價機制。
 
  同時,也存在三個“沒變”:第一,雖然有了社會與官方的認同,但智庫的思想供給仍然跟不上政策需求。中國智庫研究了許多問題,但不少是偽問題;中國智庫提供了許多方案,但不少是假方案,無法落實的方案。在這點上,決策者是非常焦慮的。
 
  第二,雖然有了不少智庫新星、智庫新秀,但比起全球智庫的知名度、公信力、影響力還有待進一步提升。比如,機場書店是最高效的銷售、傳播思想的地方,但我從沒有見到過一本中國學者寫的書。
 
  第三,雖然中國智庫界有了許多評價體系,各類智庫的評估與排名在國內至少有10類,但是我們在全球影響力上仍然沒有超過美國賓州版的全球智庫排名。換句話說,我們還沒有對全球智庫的評價權。
 
  最後,我有一些發自內心的建議:我們智庫界的人士要有緊迫感,要在真正的社會進展中找到真正的問題。張五常先生說:“問題有重要與不重要之分,做學問要找重要的入手。生命那麼短暫,而一個人的創作期更短。選上不重要的問題下功夫,很容易轉眼間斷送學術生涯”。我們智庫界的人士要團結,要成為真正的知識、思想共同體,最好成立一個 “全國智庫聯合會”。智庫界的人士要面向國際,中國智庫的競爭對手應該是布魯金斯、蘭德公司,中國智庫之間不應該有競爭,而要互相幫襯、互相團結。畢竟,在全球知識思想體系中,我們不能成為知識思想體系後殖民化時代的傾銷地與被主導者。

  (來源:新華日報;作者王文: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