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1年9月,九一八事變後,中國共產黨發表《為日本帝國主義強占東三省告全國民眾書》 |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蓄意製造盧溝橋事變,悍然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軍民奮起反抗,開始了神聖的全民族抗戰。台灣同胞除在島內繼續堅持反對日本殖民統治外,還抱著“若要救台灣,必先救祖國”的信念,紛紛來到祖國大陸,投身抗日戰場,用實際行動為全民族解放和台灣光復做出自己的貢獻。大陸人民也在堅持抗戰的同時,積極支援台灣同胞在島內的抗日活動,與台灣同胞一道贏得了抗戰勝利和台灣光復。
自台灣被日本侵略者強占的那一天起,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就一直在為收複台灣、實現祖國統一而不懈奮鬥。全民族抗戰爆發,為台灣光復提供了重要歷史機遇。中國堅持抗戰,堅定了台灣人民反抗殖民統治、回歸祖國的信念。大陸人民和台灣同胞一道投入到抵抗侵略、爭取民族獨立的抗日戰爭中,無數仁人志士前僕後繼,不懈奮鬥,甚至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1931年9月,九一八事變後,中國共產黨發表《為日本帝國主義強占東三省告全國民眾書》,宣布否認一切帝國主義債券,取消一切不平等條約,驅逐帝國主義出中國,號召全國人民抵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
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通過《為抗日救國告全國同胞書》(即《八一宣言》),提出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呼籲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12月,中共中央在陝西安定縣(今子長縣)瓦窑堡舉行政治局會議,確定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
1936年7月 ,毛澤東在與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的談話中指出:中國目前的迫切任務就是從日本手中收複包括東北和台灣在內的所有失地。大陸同胞鼎力支持台灣光復鬥爭。七七事變後的第二天,中國共產黨就通電全國,呼籲“不讓日本帝國主義占領中國寸土”、“驅逐日寇出中國!”率先表達了中華民族抗戰到底、收複失地的決心。
1937年8月25日,中國共產黨發表《抗日救國十大綱領》,鮮明地提出:廢除與日本簽訂的條約、“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出中國”,收回被日本所占的包括台灣在內的領土,這些主張很快傳遍全國,對於鼓舞全國人民取得抗戰勝利、收複台灣的信念,發揮了重要作用。1939年春,周恩來到浙江視察抗日工作時,為台灣義勇隊隊員作了關於抗戰形勢的報告,指導義勇隊抗日複台的具體工作。
1940年4月,國民參政會中共代表董必武代表中國共產黨和部分民主黨派、民主人士向國民政府提議:“我與敵(日本)為交戰國,應即宣布《馬關條約》無效,認為台灣亦在應收複之失地範圍。”
1942年4月5日《新華日報》刊載:月前台灣革命同盟會在渝召開第二屆臨時代表大會, 對台灣解放運動, 有所推進, 今日又舉行一個台灣光復運動宣傳大會, 這都值得我們慶幸。自茲以後, 我們必須與台灣人民緊緊的站在一起, 決不讓這些二十世紀的孤臣孽子, 處在一個海島中, 苦鬥無援。
1942年4月間,中國政府在重慶掀起聲勢浩大的光復台灣宣傳運動,軍政要人通過廣播演說,出席宣傳集會,撰寫紀念文章等方式,闡述台灣與中國的隸屬關係和收複台灣的意義。
為戰後收複台灣,1943年春,國民黨中央直屬台灣黨部正式成立,翁俊明為主任委員,林忠、丘念台、郭天乙、謝東閔等五人為委員,黨部設在福建漳州,後遷至永安。
1944年3月, 國民政府成立“台灣調查委員會”, 會址設在重慶,作為收複台灣的籌備機構。
1944年12月,國民政府舉辦台灣行政幹部訓練班,為收複台灣儲備幹部。
1945年宋子文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表演說,表明中國收複台灣的決心。
不論對日戰爭還有二年或一年,是時候了,政府對台灣工作的積極精神與明朗態度,實已刻不容緩。我們在期盼著國家和盤托出收複台灣的計畫,並即付實施,以溫台胞歸國之心,並鼓其抗日之志。
——1945年7月25日《大公報》
據抗日戰爭紀念館館長李宗遠介紹,《台灣同胞抗日史實展》的籌備、審批、建設、策展等工作前後耗費近十年時間,抗戰館的工作人員曾七次深入島內搜集文物,最終於2015年10月23日揭幕。李宗遠認為,博物館是保存歷史記憶、進行社會教育的最好場所。而《台灣同胞抗日史實展》保存了兩岸的共同歷史,這段歷史正是聯繫兩岸同胞血濃於水的感情紐帶。
據介紹,台灣同胞抗日史實展共分為六個部分,即:“兩岸一家-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舉國同愾-台灣被日本強行占領”、“奮戰守土-台灣同胞的武裝抗”、”長劍當歌-台灣同胞的非武裝抗日”、“揮戈複疆-全民族抗戰爆發後台灣同胞的英勇抗爭”及“歡慶回歸-抗戰勝利與台灣光復”。展覽共展出355張珍貴的歷史圖片,416件珍貴的歷史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