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會長汪毅夫發言贊青年活力。(中評社 梁蘊盈攝) |
徐夢溪表示,在當下的兩岸青年交流中,新媒體平台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新媒體的發展,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但也帶來一定的挑戰。它的特點決定了其存在為社會群體的利益表達和博弈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渠道。尤其是這個平台上意見領袖的巨大號召力和情緒化言論,對青年人富有煽動性。
徐夢溪建議,未來在兩岸青年基於新媒體平台的交流中,大陸應展示主動性,發揮青年在兩岸交流中的重要作用,讓“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在青年在新媒體上的交流過程中仍能夠被生動體現。兩岸青年應建立在網絡上的共同話語,拉近兩岸青年心靈的距離,增加親切感;通過新媒體平台,共享大陸“互聯網+”和“雙創”的發展機遇,構建兩岸的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方柔尹認為,習總書記所提出的“兩岸一家親”論述具有靈活性,即便在官方交流近乎於停滯不前的狀態下,民間的交流也不至於止步不前。如果想以交流活動來影響青年世代,首當其衝的就是淡化政治色彩。我們該做的是,讓青年跳出紅、藍、綠、的政治論述,提供他們另一個看世界的平台。
她建議,兩岸青年交流的活動,首先要立足實際,跨出舉辦活動的“舒適圈”,避免舉辦形式化、規模化、單一化、政治任務化的“大而不實”的活動,而是用理念去碰撞、去理解、去重構對彼此的認同。用精準打點的方式,以活動的主題吸引人,舉辦小型精緻、而更常態化和符合青年生活調性,更富交流性的活動。讓參與活動的青年感受到“人”而非活動的形式,唯有感受到“人”才有可能使我們成為我們。
金裕超在發言中表示,近年來大陸領導人在對台論述中非常重視用“情”來打動台灣人民,通過同胞情、兄弟情、骨肉情的溫情訴求,來拉近兩岸同胞的心靈距離,“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就是一個具體體現。“兩岸一家親”中蘊含著求同存異的思維,兩岸同胞與生俱來的“情”就是同,這種“同”可以超越一切兩岸客觀存在的各種“異”,將兩岸同胞緊緊聯繫在一起。
金裕超認為,因為政治、經濟、文化、成長背景等多方面因素,兩岸青年交流確實面臨一些難以逾越的鴻溝,這就更加需要將“兩岸一家親”的理念貫徹到青年交流之中,讓台灣青年能真切感受到“一家親”的感覺。他指出,在青年交流中要從心出發,注重長期溝通交流的效果;從軟實力著手,利用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積極增加台灣青年對於“一家親”的認同;透過更廣泛的青年交流交往形式發揮“兩岸一家親”的力量與感召,通過認識、了解彼此,進而尊重、理解彼此,最後達到認同彼此,實現“一家親”的全面大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