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環境質量新改善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綠色,是內蒙古的底色和標牌,也是內蒙古的潛力和價值。
近年來,內蒙古推出了加快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實行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三項重大改革,在赤峰市、包頭市、鄂爾多斯市、巴彥淖爾市和錫林郭勒盟、興安盟進行試點,探索實行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跨區域水權交易制度……一項項舉措出台,一個個試點推出,生態文明建設步入法制化、制度化軌道。
阿拉善盟是我國沙漠、荒漠主要分布區,烏蘭布和、巴丹吉林、騰格里三大沙漠橫貫全盟境內,適宜人類生產生活面積僅占6%。面對惡劣的生態環境,阿拉善盟相繼啟動實施了天然林保護、“三北”重點防護林、退耕還林等項目,草原退化、沙化現象得到遏制,自然植被得以休養生息。
郭新軍是阿左旗吉蘭泰鎮土生土長的牧民,政府實施禁牧政策後,他賣掉了300多只羊、70多峰駱駝,一門心思地種起了梭梭。他說:“保護環境,政府下了這麼大的決心,祖祖輩輩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牧民,更得承擔起責任,為子孫後代留下青山綠水啊。”
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人民生活水平新提高
財政收入增速回落,但內蒙古對民生投入力度卻逆勢而增。前三季度,民生財政支出增長10.1%,占一半公共預算支出的62.2%,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長8%。城鄉居民收入增幅高於經濟增幅,今年將分別超過3.3萬元和1.1萬元,未來5年城鄉居民收入和基本公共服務達到全國平均水平。
面對80萬貧困人口,內蒙古把脫貧攻堅列為頭號民生工程,深入實施精准扶貧、創新扶貧體制機制,加大對口幫扶、定點幫扶力度,因戶因人施策,提高脫貧成效,今年內可實現21萬人穩定脫貧,12個區貧旗縣摘帽。
首府呼和浩特市向群眾立下軍令狀:在自治區率先脫貧,鑄就一座共享發展的美麗幸福城。戴了幾十年貧困帽子的清水河縣,是典型的老少邊窮地區,農民只能靠天吃飯。如今,在易地搬遷、土地流轉、產業帶動、對口幫扶下,全縣已有一半貧困人口脫貧。前不久,一間房村村民齊元寶住進了互助幸福院,“我都80歲了,從來沒有想過可以住上新房子,喝上自來水,咱趕上了好政策!”
在改善各族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的同時,內蒙古還注意保護和發展民族傳統文化,創新機制推動草原文化繁榮發展,守護好各族人民的精神家園。
來源: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