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1月23日電/同性婚姻修法在立法院完成一讀,引發反對者的恐慌,以宗教人士為主,數萬人幾度湧上凱道表達心聲,“挺同”、“反同”爭議迅速蔓延,文化界、演藝界出現激烈地互批聲浪,網路上的爭議更是近乎發燒,難聽的標籤紛紛出爐,民進黨在社會壓力下決定暫時擱置。反同性婚姻入法的心聲,瞬間爆出這麼大的能量,頗令人意外!
中國時報今天發表社論指出,同性婚姻入法進程被暫時擱置,可預見將令挺同人士感到失望甚至沮喪。畢竟這個立法既擁有蔡英文的直接背書,也不是藍綠抗衡的議題,加上這幾年文化界挺同論述幾乎成為社會主流觀點,在“進步”的標籤下,早就享有政治正確的話語權優勢。相對反同論述卻被視為“保守”、“反動”的同義詞,在主流文化論述中被徹底邊緣化,甚至幾近絕跡。也因為這樣,許多人忽略了台灣社會內部,對同性婚姻還潛藏著不認同,且態度相當堅決。
或許是反同浪潮撲來得太快了,快到讓挺同的精英來不及適應,因而釀出一些出格言行。輔仁大學校牧室日前發公開信給該校學生,說明天主教會對同性婚姻的立場與看法,既然只是表達看法,可想而知對學生不會有任何強制性,但竟惹來立委的關切,徐永明更痛批輔大對同性戀發表“歧視言論”,要求教育部撤銷對輔大的補助,等於要國家藉由行政力量打壓私立大學的言論自由與宗教自由,教育部雖尚未表態,但已引發了不少議論。
不諱言說,這樣的言行不僅幫不了同性婚姻合法化的達成,反而讓反同性婚姻的動員更加師出有名。過去同志運動之所以獲得同情與支持,在於同性戀者確實長期處在被歧視、被打壓的弱勢位置,他們所爭取的,主要也就是被正常對待、受他人尊重的權利。性取向的不同不應再是個標籤,更不該是個必須躲在陰暗處的禁忌,任何人都不該因為自己的性別取向受到壓力,更無須頂起勇氣承認自己是同性戀。
在許多人前後地奔走呼號下,同志運動在台灣早已取得可觀成果,尊重同性戀者的基本人權已成為社會主流價值。若非社會有一定程度的共識,尤美女的提案就不可能迅速完成一讀,即便這幾次凱道動員,除了少部分激進人士反對同性戀之外,絕大多數人所反對的其實是同性婚姻入法,並不是反同性戀,理解其間的區別非常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