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13日電/青瓦台的“閨蜜門”“親信門”在持續發酵。大內之亂、禍起蕭墻,事件引發的全國性倒閣浪潮及在野黨的逼宮壓力,致使朴槿惠總統身處政爭漩渦,眾叛親離、終日惶惶,根本無心顧及國政運籌。韓國高居世界第11大經濟體之位,面對國內外經濟社會外交的重重矛盾,決策“司令塔”的不作為,加深了這場政治危機的影響。
朝鮮半島乃大國利益交匯之處,近幾年因朝鮮屢屢射導核試而戰雲低垂。韓國外部安全環境暗流汹湧,其對外關係主軸的韓美、韓中、韓日及韓朝四組關係,更是關乎國家安全的要務。青瓦台國安團隊本應竭誠襄贊,謀“勢”運“形”,出謀劃策,但今日國安團隊則折戟沉沙,致使“朴槿惠外交”舉步維艱、所欲難為。
韓國必然會因青瓦台之亂勢蒙受“國際性恥辱”———將因“門裡”有事而缺席11月19日在秘魯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首腦會議,以及年內在日本舉行的中日韓首腦會談。韓國或將因之失去參與國際合作與地緣政治博弈籌碼,甚或與提升亞洲地位的戰略機遇失之交臂,面臨“失去十年的風險”。
從“門外”角度看,韓美外交關係尚未生變。11月上旬,美日韓照常舉行海上導彈探測追蹤演習;駐韓美軍司令布魯克斯稱,最快明年上半年實現“薩德”入韓。美國助理國務卿拉塞爾表示,無論韓國政壇如何變化,美韓仍將保持密切合作。特朗普在當選翌日也與朴槿惠通電話,承諾維繫同盟關係。美國對韓外交章法不亂,力挺青瓦台之意可見一斑。
美國的單方面言行並不表明這組關係前途平坦。輿論稱,若有證據表明,“薩德”入韓決策於青瓦台“門裡”,且與美國產商的游說有關,不僅樸的政治生命受危及,“薩德”入韓計畫也將被擱置。日本媒體看到了事態之嚴重,認為青瓦台“門裡”那些人不會“老實”得僅潤色講稿而已,拿人錢財,就“薩德”入韓下點毛毛雨,完全符合其“商業邏輯”。
從外交與安全層面講,“薩德”入韓,意味韓國躋身美國主導的亞太軍事同盟,走上傍美攘中的外交死胡同,嚴重損害中國的戰略安全利益。10月9日,執政的新國家黨高層與軍方等討論韓美安全事務後宣稱,“將按原計畫推進‘薩德’在韓部署”。“凡人之患,蔽於一曲,闇於大理”。換言之,人的禍患,在於被片面道理蒙蔽,沒看見道理的整體。
“薩德”入韓引發中韓美日關係的零和博弈,首爾被緊緊綁在美國的亞太戰車上,喪失了主權獨立,丟掉了外交自主;弱化了民族自信,矮化了戰略地位。韓國朝野圍繞“薩德”入韓及親信幹政所發起的兩場遊行示威,看似矛頭指向青瓦台的暗室政治及裙帶關係;但從深層看,實乃朝野對“主權覺醒”的呐喊———明於“大理”的表現。
對青瓦台“門裡”那些事兒,東京本不必如履薄冰,戰戰兢兢。但眼看安倍政權慘淡經營的日韓關係轉圜———就慰安婦問題達成協議、《軍事情報保護協定》締結、推動實現朴槿惠第一次訪日、加大美日韓對朝制裁協調,以及推進美國對朝“延伸威懾戰略”的具體化,加快三邊軍事同盟關係對接等都將功虧一簣,成為畫餅。
韓國在野黨掌握國會優勢席位,且與執政集團外交與安全政策歧見頗大;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已表示,反對簽署韓日戰後首份軍事協定。韓國輿論對與美日在安保領域達成上述協議亦持反對態度。目前,儘管外交和國防部門仍在事務層面推進,但朴槿惠的處境顯然“已無法強行簽署協定”;倘若青瓦台因“門”易主,韓國外交或將“全面洗牌”。
東北亞的地緣政治關係自有其合作、協商、為善、共贏的主流;自主外交、睦鄰外交,推進“中韓美”關係水漲船高,應是韓國外交的不二選擇。當下韓國外交一腳門裡,一腳門外,險象環生;作為鄰國,當勸其時時留意,步步存神。
(來源:文匯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