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因素對於人均預期壽命的影響是積極的,另一面,重大疾病的患病率卻是消極的。記者再次通過世界衛生組織數據庫,列出全球144個國家(部分國家未公布)人均預期壽命和艾滋病患病率數據,可以發現,非洲部分國家較高艾滋病患病率、低人均預期壽命,歐美日等國家低艾滋病患病率、高人均預期壽命。全球艾滋病患病率最高的國家是非洲的斯威士蘭,艾滋患病率高達27.73%,人均預期壽命只有58.9歲。
雖然斯威士蘭的高艾滋病患病率並不是導致其低人均預期壽命值的決定因素,但高艾滋病患病率表明了該國極差的醫療設施水平,極少的民眾能夠享受到醫療衛生服務,從而提升了死亡率。
重大疾病,如艾滋、癌症、心臟病等惡性疾病,成為制約一國國民預期壽命的重要因素。
無論人均GDP還是重大疾病患病率都不與人均預期壽命構成因果關係,人均預期壽命的高低是多重因素相互交織的結果。
薩繆爾·普勒斯頓的研究揭示了一個現象,當人均GDP累計到一定程度時,人均預期壽命的增長曲線變得極其平緩,即早期人均GDP的增長會極大程度上促進民眾的預期壽命;但收入變得中等偏上後,必須在食品安全、醫療、教育、公共安全、疾控工作等多方面提高才能有效地提升國民的預期壽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