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25日電/ 日前到基層調研採訪,聽聞有基層紀檢幹部在約談出現苗頭性問題的幹部時,開場白便“直抒胸臆”:“兄弟,對不住了,讓我找你談話是領導的意思”。還有的則說:“約談你,是上級紀委的安排,請多理解。”
這種以“領導”為托辭,搬“上級”當“救兵”的做法,實則是少數紀檢幹部極力撇清責任,努力裝“老好人”的“障眼法”。約談提醒、談話函詢本該嚴肅莊重,被約談人也只有在嚴肅而又緊張的談話氛圍中才能紅臉出汗,達到提神醒腦,或是懸崖勒馬的效果。相反,如果談話人一開始就撇清責任,談話就可能純粹淪為“喝杯茶”“聊聊天”,也就自然達不到教育提醒幹部的效果了。
細究之下,少數紀檢幹部“臨陣退縮”,多半源於他們“怕得罪人”的心理。熟人社會,少數幹部礙於人情,抹不開面子,約談也就“裝裝樣子”“走走過場”。有的幹部還有更深層次考慮。有基層紀檢監察幹部反映,談話中“揪住”人家的“小問題”不放,容易招人記恨,“萬一以後人家‘轉崗’出去,給你‘穿小鞋’怎麼辦?”
其實,無論是“怕得罪人”,還是擔心個人發展受影響,歸根到底是缺乏擔當,不敢較真碰硬。殊不知,監督執紀問責是黨章賦予各級紀檢幹部的根本職責。一旦失去擔當,履職盡責不到位,非但進步無望,更可能因此受到追責。
“為官避事平生恥”。勇於擔當,是共產黨人自身應具備的鮮明特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是否具有擔當精神,是否能夠忠誠履責、盡心盡責、勇於擔責,是檢驗每一個領導幹部身上是否真正體現了共產黨人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方面。承擔重任,就應勇於擔當、敢於作為,紀檢幹部必須在執紀問責、較真碰硬中淬煉本色。
“查問題不怕多,有困難有壓力我來扛。”這是江西省委第三巡視組原組長李泉新常掛在嘴邊的話。巡視期間,他曾遭人威脅:“別把事情做絕了,我知道你兒子在哪工作。”但李泉新不為所動,而是繼續深挖線索,直到查清所有問題。面對被巡視單位有關人員的說情,李泉新堅決不受,甚至於曾在紀委同他一起工作過的老同事也吃了“閉門羹”。李泉新堅信:“沒有不能揭的黑,沒有不敢碰的惡。”正是有了這種深入骨髓的擔當精神,李泉新帶領的省委第三巡視組以一份份滿意答卷贏得了“巡視王牌組”的美譽,他本人也深受組織信任、群眾擁護。
橋的價值在承載,人的價值看擔當。紀檢幹部的擔當,在於他們忠誠履職盡責,堅決維護和執行黨的紀律。古人雲:“雖抱關之吏,也須夜行早起,方為稱職。”當前,全面從嚴治黨正不斷走向深入,紀檢幹部更應勇於擔當,時刻牢記肩上的重托,扛起監督執紀問責重任,做到挺紀在前,抓早抓小,不放過任何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如果各級紀檢幹部“眼裡容不得半點沙子”“哪壺不開提哪壺”,政治生態就會更加清朗起來。
(來源:中國青年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