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15日電/此間《星島日報》10月14日發表社論《如此辱華 自取其辱》,文章內容如下:
青年新政兩位立法會候任議員梁頌恒和游蕙禎宣誓就職玩出火,把中國讀成“支那”,其中一人還加上粗口,事後聲稱自己“口音不正”,路人皆知他們是砌詞狡辯。如果他們不是刻意透過侮辱中國來出位宣揚香港獨立,又何須在宣誓時展示“香港不是中國”的英文橫額?
梁頌恒初時辯稱讀成“支那”是其鴨脷洲口音,簡直侮辱鴨脷洲街坊,但是更嚴重的是侮辱中國,以及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絕大部分香港市民。他昨日轉而辯稱孫中山亦曾以“支那”形容中國,漠視了當年孫中山用辭並無貶意,後來二次大戰日本侵華期間,日本普遍刻意以“支那”一詞貶低中國,梁、游二人又何必與當年侵華,(包括侵占香港,令港人飽受三年零八個月之苦)者同一鼻孔出氣?
用上侵略者字眼犯眾怒
兩個人的邏輯思維可能很簡單,覺得可以用粗口和支那用辭侮辱中國,既然香港要“建國”,自己不想做中國人,中國為何不可辱?就職誓詞用上這招數,宣揚自己理念,可以鞏固自己選民的支持,又可以“鶴立雞群”把其他使用“加料”花招宣誓的人比下去,大收轟動之效。
現在轟動效應出來了,在現實世界和網絡世界都引起熱議,是否對他們有利則言人人殊,少數支持者會認同他們“夠膽夠激”,但是大部分人則非常憤怒,深受冒犯,覺得他們不但有辱國家民族,而且自取其辱。
今天如果有日本人叫中國人做支那人,就像美國人叫華人做chink或chinaman,是種族歧視的語言。今天香港人把中國叫做支那,等如自己叫自己做支那人,是自己侮辱自己。如果不當自己做中國人,而這樣叫中國,刻意侮辱,就是加入種族歧視者的行列。
今次兩人在立法會宣誓的內容,法理上不符合憲制和法律,宣誓的表現,包括把粗口引進立法會,是侮辱立法會和侮辱國家民族,以及傷害認同自己是中國人一分子的香港市民的民族感情,成為濫用言論自由的惡例。
|